第二百八十四章 各自援兵(中)(2 / 2)

黃蓋不會明白魏越吃掉、安排這批降軍俘虜的妙處所在,隻當是魏越要擴充家業。雖然心驚魏氏如今迅速壯大的武裝和產業,可也沒什麼多的看法。畢竟要豢養如此精銳的部曲,還要維持商道運轉,需要的除了影響力、財力之外,還需要很多的人力。

“餘下俘虜自汾河東岸南北展開,入冬後能協助軍糧轉運,也能有效肅清匪盜。屆時,匈奴諸部內遷安置,沿汾河而設的軍屯營寨就如繩索一般予以束縛,如此再推動漢匈婚配,足以瓦解大多數匈奴習氣。”

這批俘虜很多還有家室在河東郡南,要麼俘虜向南逃亡與家人彙合,要麼家屬向北逃亡過來。很多家庭會在這個過程中崩解,而南匈奴慘烈戰事之後有太多的寡婦,正好補上軍屯的缺陷。

“為推動軍屯、漢化匈奴政策施行,入雒前我會上奏朝廷表蓋叔為屯田校尉專司此事。若一切順利,河東郡北會分割專設一郡以安置匈奴與屯軍,屆時這第一任太守便是蓋叔了。”

黃蓋輕輕握拳,事急從權這種好事終於再次落到他頭上了。

他這種領兵的名號校尉是實打實的兩千石正部級,但要躋身太守之位還差點底蘊。尋常的領兵校尉停戰之後往往連個縣令長都不如,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孫堅,是郡司馬、領兵校尉,結果打完仗後卻當了十年的縣丞。

呂布追求的不正是激烈戰事中、緊急情況下的火線提拔麼?隻有這種火線提拔才能迅速突破各種晉升限定,足夠的年青就是今後最大政治本錢,年齡優勢會為今後拓寬出足夠大的上升空間。

見黃蓋意動,魏越笑了笑:“興許此次說動大將軍,能為蓋叔謀得亭侯爵位。”

“揚祖厚恩,某實不知該如何還報了。”

黃蓋狹促說著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直接轉進話題問道:“某去職後,虎步營難不成要交由漢升執掌?”

魏越點頭,微笑著:“今日忠叔突陣先登可謂勇冠三軍,執掌虎步營自不會有人反對。再說忠叔深得大將軍信賴,將虎步營交與忠叔,也是我等向大將軍展現的一腔赤誠。如此平陽郡設立、匈奴內遷、軍屯設立以及蓋叔的亭侯爵位都將一帆風順難生波折。唯有與大將軍通力協作,我父就任並州牧才能萬無一失。相較於並州牧,朔州牧便有些上不得台麵。”

如果自己父親還是當計劃中的朔州牧,那麼呂布就會死死紮根並州迅速膨脹……這實在是太危險了。

送麵綻紅光的黃蓋出帳,魏越看著黃蓋一步三顫的背影不由搖頭輕笑。如果黃蓋年底前就任新設的平陽郡太守,那麼黃蓋就是當代靠軍功位列兩千石郡守中最年輕的一人,比孫堅、公孫瓚還要年輕。

而自己呢?年紀是最大的硬傷,隻有先把並州這個基本盤穩住,自己父親想要坐穩並州那麼自己就必須入京為質並積累資曆。隻要穩住並州,並保住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將來也是可以一爭河北的,再不濟也能加速亂世的迅速統合。

為了彌補並州人口的短處,必須積極推動漢化胡虜內遷工作以充實戶籍,同時還要緊抓塞外推行的府幢製度。前者是稅源和元氣,後者是一年動員兩個月的低成本征召軍,持續發展下去說不好能打殘中部鮮卑,並吃掉西部鮮卑。到時候就能盤活西域,西域打通後涼州這邊自然就好收拾了。

就連肥沃的河東郡,魏越都在想辦法提前一刀分成兩個郡。割出郡北設立平陽郡以安置匈奴移民和軍屯,留下河東郡南給朝廷繼續添堵去。今後哪怕董卓執掌雒陽,有白波軍做緩衝也是利於彼此和睦的。

錯綜複雜的內郡地域中士族集團具有很強的侵蝕力,經營好並州基本盤層層拓展,才不會被滲透。

保證自己集團的自主性,保住自己施政不受幹擾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則豪強士族發展到門閥政治時,自己哪怕是皇族也是會被門閥鄙視的土鱉皇族。

沒等魏越遙想多久,成廉握著一封信來到他身側低聲:“主公,太原營有密信來。”

魏越取出信靠近火盆,眼珠上下翻動看完嘴角翹起:“果然是表兄做的好事。也對,闊別近兩年,我征戰經年不曾卸甲幾日。大戰之餘初相逢,他不問我近況如何,卻開口軍情閉口又是朝廷大局。如此心懷大業的表兄、姐夫,我豈能輕信?”

成廉聞言垂頭不語,魏越隨手將密信丟入火盆中問:“李樂處可有回應?”

“至今未決。”

“再催,若他不來見我,我三日後必破韓暹,十日後自會驅使降軍猛攻絳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