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矛盾(3 / 3)

趙雲等人還沒交流幾句,就見南麵東嶺三四裏外飄起三道黑煙,洞悉全軍軍令傳遞的趙雲知道,劉渾部與夏牟部已經彙合並已搶占有利地勢可以參與戰鬥了,這意味著賊前軍的退路已被斬斷!

五名斥候貼著雙方交戰區域衝過來,與趙雲處彙合後急聲速報:“劉、夏二部就位列陣,賊後陣已亂!”

不到二十個呼吸,這道軍情以口述的方式傳到了魏越處,魏越所部已向坡下移動靠近馬匹,確認後魏越不做多想立即下達總攻命令。

哪怕現在韓暹部的白波軍已經打到臨汾城下,他也必須一口吃掉這萬餘胡才部前軍。

一瞬間,魏越身後又豎起一麵大纛,全員有序上馬緩緩向戰場移動,擇機加入戰鬥。

兩麵大纛向南移動,處於交戰一線的漢軍薑武部步兵見狀齊聲大呼,一口氣提上來士氣瞬間高漲,竟然再次推動戰線前移,其當麵三倍之敵節節後退連腳都立不穩。

很快,典韋部分成五個百人隊進行穿插突擊,一瞬間明明兵力優勢的敵軍中央陣列兩側受到了嚴重的幹擾;而敵兩翼分布的小圓陣被牽動,其相互之間的配合被典韋打斷。

見狀,漢軍兩翼的宋武、司馬敘二部騎軍發動迅猛衝鋒。

幾乎就在這倏忽之間,漢軍中央步軍猛烈突擊帶動兩翼騎兵,排山倒海般的攻勢衝擊下,胡才部前軍陣線搖搖欲墜。

魏越已就近觀戰,看著陣勢崩潰已有逃兵,然而有很多失去組織的白波軍依舊在零散抗擊,戰鬥意誌十分頑強,出乎預料的頑強,不由默然。

稍稍後立刻下令:“立刻傳令劉、夏二部向我靠攏,配合夾擊敵前軍。”

命令下達後,魏越對身側擔任書吏的夏侯蘭道:“賊軍堅韌,比之昔年黃巾多有勝出。或許,是本侯輕敵了,記下來,此戰前本侯低估敵情。”

夏侯蘭提筆蘸墨書寫,瞥一眼戰場,不為慘烈戰事而動,為魏越釋懷,故說道:“河東乃是京畿七郡之一,其郡裏健壯多世代服役於北軍及河東營。今河東百姓為白波賊裹挾而反,其營雖初創,然其軍士多熟知軍法,是故敗而不潰。”

眼前戰鬥的確出乎預料,失去陣列、配合的白波軍被漢騎與步兵配合下層層削切,仿佛一場有序的屠殺,可並沒有全麵崩潰,其軍士沒有不顧一切的逃命,而是臨死抗擊,戰鬥意誌頑強。這種頑強,會額外消耗體力和士氣,以及會拖延時間。

夏侯蘭的解釋得到周圍人的認同,然而魏越卻生出了一種無力感。

仿佛報應一樣,黃巾降軍的青壯有很多渠道送入畿內給豪門為奴,如果能壓製住消化了固然好,可河東這邊玩脫了。河東在籍人口五十萬,加上不在籍的黑戶也就七十萬左右的樣子,白波軍橫掃河東卻能有十餘萬兵力……這些從賊的兵力哪裏來的?

黃巾降軍是一方麵,太平道理念傳播也是一方麵,更主要的原因是民間巨大的矛盾!

這種矛盾造就了白波軍席卷之勢,也促使白波軍的戰鬥意誌得到了極大的增幅。

這種矛盾源於日益壯大的豪強集團已超出了底層的供養能力,為了自身集團的發展,豪強集團隻能加重剝削底層,並蠶食社會整體結構。

這種矛盾無法調和,誰上台都會被這種矛盾吞噬,隻是恰好董卓趕上了而已,成就了其千古罵名。

董卓如此,自己還要趟這渾水?

救世,似乎自己還欠缺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