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布局(2 / 2)

魏越語氣幽幽:“黃貞姬若在,一切安穩,那依舊是我的好丈人,是蔡師、昭姬為我尋的大靠山。可黃貞姬意外病逝,那最先容不得我存世的,便是他黃琬黃子琰。知我才器者,先後不過蔡師、韓公、盧植與黃琬、張舉而已。黃氏後繼無人,我又知其根底,這就是死因所在呀!”

“阿越……黃公怎會如此狠辣?”

“是,黃貞姬若存,黃公自會對我百般好,猶如親子。可黃貞姬若早逝,那麼一切皆休。”

“哪怕他明知道黃貞姬身死另有真凶,可還是會對我痛下殺手。原因就在於黃氏後繼無人,不敢與人爭鬥,為避免身死族滅,為保他日子孫能複起,那麼必然殺我已絕心患。斷絕他的心患,斷絕害黃貞姬真凶心患。”

魏越說著輕歎一聲:“昭姬,我隻求能自保。原來,我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強。”

稍稍不久後韓浩如期登門來訪,魏越稍稍收斂情緒後去客房找韓浩。

北軍、羽林、虎賁、南宮衛士、北宮衛士這些禁軍之中,中低級軍官多以寒門為主。豪強、名門子弟想要去軍中曆練,多是鍍一層金就走,無法長久紮根。這是皇帝、宦官有意、無意設置障礙所使然,也有高門子弟好高騖遠不喜歡在基層吃苦的因素。

故而禁軍之中,名義上的長官如校尉、執金吾、衛尉什麼的都是大族兼任,而中低級軍官,以及各門司馬、門侯卻都是寒門。這些寒門想不想升官?想得發瘋,可升不上去,因為軍隊上層職務已經落到了高門子弟手中,而且一個個跑馬燈一樣的接替、循環占據高位,根本不給寒門軍官一個上升的機會。

因而,禁軍體係中掌握實權的始終是寒門,為了升官這些寒門軍官一批批的選擇了各種各樣的途徑,有的巴結宦官,有的攀附名門,也有的如孫堅那樣十年時間曆任三縣縣丞攢下了一股龐大班底,成了類似雇傭軍官團隊的存在。

一代代的寒門軍官用他們的親身經曆向後來者講述著成敗,幾乎隻有投靠宦官的軍官才能坐穩位置,也隻有如此做的軍官才能獲得相對的公平,有升官的機會;至於那些投靠名門高第的軍官,要麼被清掃出局,要麼很難晉升。

到了今天這個時候,禁軍之中的中下級軍官普遍抵觸高門子弟,因為高門子弟的存在嚴重擠壓了他們升官渠道,並極大的幹擾了基本的升賞公平環境。

這也是劉表這個北軍中侯至今一事無成的原因,現在組建北軍所抽調的軍官多是被排擠過來鬱鬱不得誌的,他們都是從平黃巾之戰征戰至今的老練軍官。之所以被排擠,要麼是敗給更優秀的同僚,要麼幹脆是升調機會被世家子弟所奪取。

如魏越那樣將自己的心腹軍官一口氣安排到北軍曆練的事情幾乎沒有,而魏越的舉動解釋為流放、考驗這批軍官也是說得通的。

這些軍官起初依附他,除了人格魅力、意氣相投外,更大的原因還不是魏越手中握著的升官渠道?

可魏越手裏的升官渠道也是有限的,太史慈的離去就在於察覺這條渠道過於擁擠,可架不住魏越示好,所以太史慈才決定辭官後回呼延部繼續精修騎射,等待後續的升官渠道。

因為手中渠道有限,那將這些機會給什麼人,這就成了大問題。

韓浩、共昭幾乎是拿穩了上升名額,其他軍官就不一定了,所以北軍曆練就是某種意義上的考核。這段時間裏繼續保持向心力、忠誠的軍官,才是心腹,應該得到魏越手中資源的傾斜。

韓浩這批軍官如此看,黃琬、張舉這批人也是這麼判斷魏越用意的,畢竟隻有魏越才清楚雒都政變時禁軍的控製權有多麼的重要!

他本不想提前動這批人,可賈詡那席話說的他冷汗直流,他不得不做一些預防手段。

短時間內黃貞姬應該是安全的,可自知自家事,魏越總覺得這一環節會出問題,畢竟有自己做橋接,黃琬和蔡邕的組合威懾力十足。萬一這一環節出問題,那麼怎麼保住性命和影響力?

首先手中要有一支執行力極高的力量,具有掀桌子的底氣後,才能維持表麵的和平;其次要把身邊的風險因素控製起來,避免事變時這類風險因素從身邊發作,讓自己稀裏糊塗上路。

這兩點都與這批軍官有關係,還與已完成重裝化編訓的虎步營有關係,魏越準備從黃奎手裏截走虎步營,並將鞠義從黃氏影響力中拉到自己名下。

如何安排,都需要從韓浩、共昭這裏入手,同時趙風那邊的線也可以動一下了,趙風在北軍中熬資曆,那麼把他弟弟留在身邊鍛煉也就不存在問題了。

有典韋和趙雲在身側,如果這種情況下還被人暗殺成功,那死了也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