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傳承與發展的幾點對策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大變革、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文化相互激蕩、交織,呈現出多樣、多變的時代特點,對於壯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來講,有希望有挑戰,有機遇也有壓力,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內涵深刻而又廣泛的話題,所以必須要認真審視當前的形勢,積極進取,主動作為,才能在未來的文化發展中推陳出新,占據一席之地。
一是要注重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要始終堅持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不放鬆,通過積極主動宣傳,讓政府部門更加注重壯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積極主動協調,跟進協商落實,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製定保護規劃,建立保護機製,自上而下建立各級黨委、政府負總責,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齊抓共管、各司負職的加快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使文化的發展有根基,有基礎,也有活力。
二是要注重發揮群眾參與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座談會上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壯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之所以能有這樣喜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人民群眾的參與。要想做好壯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們就要認清群眾的力量,根據壯族文化的發展特點,進一步加大地方民族民間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與法規內容的宣傳,通過持之以恒的宣傳和矢誌不渝的努力,讓廣大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壯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來,進一步強化文化發展的底蘊。
三是要注重發揮人才引領作用。人才是民族文化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基礎,藝人人才的培養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核心,壯族文化之所以能夠曆經幾千年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很多投身文化發展,獻身文化建設的人才,比如在連山傳統婚俗《壯族婚禮》中,一個婚禮要經過很多步驟,這是廣大群眾在曆史長河中發展並保留下來的精萃,整個婚禮並不是一兩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他是一種群眾藝術。我們要想讓壯族文化在新的時期實現新的發展突破,就必須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對一些有培養前途的鄉、村青年等民間藝人,注重挖掘,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送到高級的文藝藝術學校進行深造,造就一批能夠傳承文化的專業人才。
四是要注重發揮設施保障作用。要結合文化發展的實際,因勢利導,因地製宜的建設好一些文化發展的設施,要借勢借力,結合當前的新農村建設和全國文藝座談會的精神,下大力解決文化發展中的設施建設,使文化傳承與發展有場地,有器材,有人才,有發展的空間,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壯族文化、學習壯族文化,更好的引導人民群眾傳承和保護好壯族悠久的文化。
五是要注重發揮創新推動作用。要結合壯族文化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台階。要借助旅遊業的發展,將壯族文化與民族發展,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將其打造成對外開放的熱點、文化建設的亮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要不斷融入現代元素,把現代元素融入壯族文化的發展中,使其與群眾的期盼相呼應,與時代的發展相合拍,為其發展注入新活力。
總之,壯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在未來的建設中,要積極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實踐,找準加大開發力度與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結合點,以超常規的大手筆、大氣魄、大舉措,全力提升文化品位,加快將壯族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實現壯族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推動社會全麵發展,實現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