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壯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綜合管理
作者:陳豔雲
摘要: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區發展的“軟實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民族地區發展先進生產力、建設先進文化的最終目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極大豐富,壯族文化也正在呈現前所未有的喜人發展局麵,麵對當前文化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新特點,壯族文化要想進一步傳承和發展,進一步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就必須要充分認清壯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意義,找到傳承與發展的破解之道,並把這種傳統文化一直延續和傳承下去。
關鍵詞:壯族文化 傳承與發展 軟實力
1.壯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在曆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氣質所在,也是一個民族繁衍與發展的根係所在,作為壯族文化,在壯族的發展進程中是根、是魂,更是民族的“精神食糧”,我們必須要充分認清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
一是壯族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壯族文化在長期發展中滋養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化,這些先進文化在很長時間內激勵著無數壯族兒女邁步前行在發展的曆史征程中。比如連山傳統婚俗《壯族婚禮》,自明初洪武年間到成化、正德年間一百多年中不斷發展,曆經幾千年,經過不斷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其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像這種壯族優秀的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文化,是壯族文化的縮影和精髓,學習他,了解他,融入他,有助於了解壯族形成、發展、變化的曆史進程,有助於進一步築牢民族意識,強化民族認同。
二是壯族發展的航向航標。在壯族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無疑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有傳統文化的滋養,才能不斷引導人們用寬容、豁達、開放、開朗的心態包容世界,才能使壯族發展始終處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引導之中,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這些對民族的發展起到了阻滯作用。而文化就是滋養壯族群眾向前向上的推動器,深入開拓壯族文化中的傳統美德,開發一批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寓教於樂的藝術作品,對抵製當前的庸俗、低俗和媚俗之風,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是壯族建設的寶貴財富。近代以來西方文明的強烈衝擊,嚴重動搖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壯族文化曆經幾千年發展,具有一些寶貴的財富,研究這些具有內涵的文化,有助於弘揚中華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能夠切實有效的增強壯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從而使人們更加自覺地同祖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共同推動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2.文化傳承發展中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改善,尤其是通過豐富文化娛樂生活的方式來提高生活品質。然而,從當前壯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來看,很多優秀的文化因為傳承不好而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這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文化傳承亟待解決。人民群眾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播者和分享者,創造的活力在人民,創新的希望在基層,比如在壯族婚禮中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壯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的是壯族文化的源遠流長,但隨著經濟的轉型發展,廣大農村男女青年轉到城市打工,又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增強,及各種文化交流的衝擊,壯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
二是文化發展亟待創新。壯族文化是壯族發展壯大的根基和血脈,但當前,文化的發展上創新不夠,主要是采取措施在保留一些古老的文化,加之文化工作隊伍專業不強、數量不足,難以跟上新時期新形勢下推動少數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節拍和需要,以及受人才及各方麵因素的影響,使壯族文化的發展與於時代的節拍上還有一定差距。
三是機製建設亟待加強。雖然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各地對壯族文化傳承與發展上摸索了一些切實管用的製度,但由於一些壯族文化需要專門的人才,培養周期長,也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製度措施,而由於一些地方重視眼前利益,尋找短期效益,導致壯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製度不完善,發揮的作用不明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