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器官捐獻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1 / 2)

我國器官捐獻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

綜合管理

作者:陳穎

摘要:器官捐獻與器官移植是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一個突破性發展,多年來為解除患者器官壞死病痛做出了突出貢獻,器官捐獻與器官移植也是我國紅十字會的一項重點援助服務項目,在保障器官捐獻與移植治療的科學性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我國器官捐獻政策與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器官捐獻順利進行的問題需要得到充分的解決。本文主要探討我國器官捐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如何在器官捐獻問題上充分發揮紅十字會的作用提出解決策略,希望可以有效彌補我國器官捐獻政策的漏洞,促進器官捐獻工作的科學合理運行。

關鍵詞:器官捐獻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器官移植治療方式起源於美國。在器官捐獻與器官移植醫療事業發展過程中各國普遍麵臨著器官來源不足問題。如今在器官壞死性疾病臨床治療中對器官移植的需求量逐漸加大,器官捐獻工作的有序運行是實現器官移植治療的重要保障。我國器官捐獻政策目前存在較多漏洞,捐獻者與器官協調員之間往往因為身體狀況及費用等問題發生糾紛,嚴重影響我國器官捐獻與器官移植治療的秩序。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紅十字會工作經驗,探討如何通過紅十字會的介入彌補器官捐獻政策的漏洞,研究探索化解器官捐獻與器官移植中糾紛矛盾的對策。

1.我國器官捐獻現狀

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治療的物質基礎,器官移植是通過將患者喪失了功能的器官切除,植入他人健康器官以獲得治療效果的疾病治療方式。我國器官捐獻與器官移植事業始於上世紀60年代,經曆了五十多年的發展,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國,現在每年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例可達百萬之多,但可供移植的器官總數卻有限,供不應求,每年死後願意捐助器官的公民數量隻有百餘人,為器官移植治療帶來諸多限製性因素。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醫療衛生事業的負擔較重,尤其近些年來高科技醫療技術的推廣使器官移植手術數量逐漸增多,因此器官捐獻的需求量逐漸上升。由於器官捐獻方麵的製度建設比較緩慢,在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既有的發展曆程中很難總結出有效的工作經驗,因此器官捐獻工作沒有得到妥善的維護與保障,各方麵的利益協調不當損害了器官捐獻的合理秩序以及相關人員的切身利益。目前主要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類型包括終末期的肝病病人和終末期的腎病病人,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年大約有近30萬的終末期肝病病人和近100萬的終末期腎病病人需要進行器官移植,但是每年能夠主動捐獻器官的人數極少,另外的絕大多數為不願意捐獻器官,有一少部分人為捐獻無門。總而言之,我國器官捐獻事業發展極為緩慢,諸多製度法律尚待完善。

2.影響器官捐獻工作有序性的主要因素

2.1傳統觀念對器官捐獻有一定的排斥傾向

人民受儒家傳統思想較深,儒家典籍裏有一條重要的規訓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動”,因此絕大多數中國人均認為自己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是自己的乃至父母的財富,不能為他人所占有,即使是死後,也不能讓自己的或是親人的屍骨有半分的損傷與缺失。如此,多數人在內心深處根本沒有捐獻器官的思想意識。傳統觀念對器官捐獻工作的開展形成了強大的阻力,器官捐獻數量的過少致使患者在得不到合適供體的情況下而死亡。每年都會發生難以計數的因為缺乏器官來源而導致的患者死亡事跡,它以鐵的事實印證著傳統觀念對於器官捐獻與器官移植工作的負麵影響。

2.2國家沒有出台有效的器官捐獻相關問題的法律法規

我國關於器官捐獻的立法與製度規範目前處於起步狀態,影響器官捐獻的腦死亡的判定也沒有廣泛應用。隻承認心死亡,沒有將腦死亡做為器官捐獻的標準廣泛應用於臨床。腦死亡不被認可,並且沒有法律保護,醫生麵對大量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束手無策,隻能任由一大批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得不到及時治療的情況下痛苦死去。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器官捐獻立法與相關規則條例不健全,使器官移植治療缺乏保障。通過研究器官捐獻事業比較發達的國家,不難發現科學完善的器官捐獻與移植管理製度是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我國器官捐獻工作的重點應當逐漸轉向製度法律的建設與完善。

2.3器官捐獻宣傳教育力度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