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聯網技術對鋼鐵倉儲物流業務的重要意義
信息不對稱是導致存貨質押業務問題頻發的根本原因,信息不透明導致資金流、物流等信息資源不能夠及時的共享,銀行收集企業的交易信息進行風險評估,風險成本增大,不利於鋼貿商掌握真實的市場庫存情況,增加經營風險。為解決這一問題,鋼鐵物流倉儲企業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一個整合的電子商務信息交易平台,將物流、倉儲甚至包括生產等信息透明化、公開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現在信息不對稱引發的問題。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所謂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通過RFID射頻識別技術、紅外感應器、GPS全球定位係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發展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其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擴展的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傳輸與信息共享的網絡。物聯網又是互聯網基礎上的業務和應用,物聯網將互聯網的用戶端從PC延伸和擴展到了物品,以實現物品與物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以此進行信息交換和信息通訊,即物物相息,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從實際的應用價值來看,使用物聯網技術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物聯網研究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國內對物聯網的關注和探索也在持續升溫,政府有關部門也出台了相應的鼓勵措施,促進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主體積極投身於物聯網技術的基礎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作為物聯網技術最具實踐應用價值的產業領域之一,傳統物流倉儲行業可以借力物聯網技術對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升級改造,從而提升物流倉儲的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推動業務功能與業務流程的優化整合,大大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在運輸環節利用物聯網技術,可實現貨物的可視化跟蹤和運輸能力的智能調度管理,提高運輸效率;在倉儲環節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倉儲空間的利用進行優化,提高庫存管理能力,降低倉儲成本;在配送環節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減少貨物揀選時間,提高貨物揀選效率,提前了解預期送達時間;在銷售環節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貨架和貨品的自動智能識別,實現敏捷反應。
物聯網受到廣泛關注並成為理論界、產業界的研究與投資熱點起源於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提出的“感知中國”論,作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的物聯網產業正受到全社會的極大關注。目前中國物聯網技術以及基礎建設投入在全球領先,隨著中國高鐵網絡的建設不斷加快,對中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奠定了良好到基礎。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啟動的“重點物流領域關鍵技術標準”項目中明確了將采用物聯網技術對傳統的鋼鐵物流行業進行關鍵技術攻關與標準擬定,可以預計物聯網技術在鋼鐵行業將大有所為,並將改變現有的產業體係和產業格局。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物聯網技術可以通過給鋼材裝上“物聯網身份證”的方式,通過電子條碼的掃描即可輕鬆查詢鋼材的生產廠家、生產時間、具體型號等詳細信息,實現鋼材從出廠到到達終端客戶手中的全程可追溯。
傳統的鋼材物流管理模式中從鋼材出廠到到達終端用戶手中的過程,存在管理混亂、運輸效率低、運輸成本高、運輸風險大等管理弊端。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全過程可視化跟蹤管理和智能調度:從鋼材運輸開始,貨主能夠憑借貨物的電子標簽,從信息集成平台上查詢到物流狀況;一旦鋼材進入倉庫,設備讀取到貨物上的電子標簽信息,便會在管理信息係統中記錄該貨物存放的具體區域和位置;在貨主對鋼材進行提取時,貨主隻要提供電子標簽的相關信息,便能快速在管理信息係統中查詢到該批貨物的存放信息,方便快捷地對貨物進行提取;當倉儲企業將鋼材運出倉庫時,經過電子設備的掃描,便能從管理信息係統中自動生成出貨單,減少手工填單造成的誤差和管理漏洞;在鋼材完成出庫,準備進入運輸時,管理信息係統可以根據貨物數量和要送達的地點對運輸方案和運輸線路實現職能優化規劃。物流網能夠將電子商務、物流、財務進行有機的融合,使得物流倉儲企業的管理更加透明化、公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