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物聯網”技術在鋼鐵物流應用中的重要性
綜合管理
作者:郭曉梅
摘要:近年來,受物流倉儲企業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影響,鋼鐵行業存貨質押業務遭遇了巨大打擊,其問題頻發的根源在於業務流程中的信息不對稱,而“物聯網”相關技術在鋼鐵物流業務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由於“物聯網”技術可以使涉及鋼鐵生產、物流、倉儲全過程、全環節中的信息透明化、公開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交易風險,杜絕鋼貿倉單重複質押和虛假質押,有利於動產監管和交易風險管控。
關鍵詞:鋼鐵 物流倉儲 物聯網
1.鋼鐵物流倉儲業務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模式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發展,這種融資模式不僅為商業銀行開拓了新的利潤來源與業務市場,更重要的是為各行各業的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在這一背景下,資金需求量巨大的鋼鐵行業也紛紛試水供應鏈金融,探索產生了新型的庫存質押業務,由此產生了“貿易金融化”的發展浪潮,以致大量外資銀行和國際商貿巨頭也紛紛加入鋼貿融資行列。2012年,在經濟宏觀環境惡化影響下,鋼鐵價格持續下行,國內鋼鐵行業遭遇了沉重的打擊,在鋼鐵業務較為集中的華東、華南地區,鋼鐵行業爆發虛假倉單、重複質押的“糾紛風暴”,眾多鋼鐵生產企業、鋼材流通企業以及物流倉儲企業涉及其中,其涉案金額和涉案企業數量之多讓人為之驚愕。更為嚴重的是,虛假倉單、重複質押的問題有向鐵礦石、有色金屬、煤炭甚至農產品行業蔓延的勢頭。主流的中外資銀行都發生鋼貿企業貸款壞賬,銀行集體訴訟大批鋼貿企業、倉儲企業利用虛假倉單質押騙貸。時至今日,各家銀行仍對鋼廠、鋼貿商以及鋼貿物流倉儲企業重點監測和關注,企業貸款難度日益增大。鑒於此,由供應鏈金融所派生出的鋼鐵存貨質押業務雖然給鋼鐵貿易與倉儲物流帶來了諸多便利,但由於其具體流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所導致的管理漏洞,給業務操作和風險管理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造成鋼鐵行業重複質押現象泛濫的原因固然多種多樣,由於在供應鏈中沒有起到相應的監管作用,鋼貿物流倉儲企業難辭其咎。無論鋼廠、鋼貿商走向“貿易金融化”,還是銀行走向“金融貿易化”,都離不開物流倉儲企業這個媒介,選擇合適的物流企業成為供應鏈金融業務操作流程中最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在現實的市場狀況下仍然沒有形成對物流企業進行全麵評價的選擇體係。在委托監管模式下,物流企業大多是中小型倉儲企業,大量的倉儲場地為租賃而來,真正擁有自己的倉儲場地的物流企業很少,屬於輕資產公司。銀行對於物流企業進行融資審查時,往往重點考察物流企業的硬件條件,比如物流運營條件、存放貨物的安全監管條件、倉庫是否能提供符合質押物的倉儲條件等,卻忽視了對更為重要的企業內部管理等“軟件能力”的考察,比如日常管理規範化程度、人力資源的專業化程度等風險防控能力等。造成這一局麵的原因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麵,一是由我國倉儲企業的發展現狀所決定的,由於我國物流倉儲業起步晚、發展慢,物流倉儲企業多以中小企業居多,企業發展基礎薄弱,管理理念落後,風險管控能力欠缺;另一方麵是源於商業銀行對物流倉儲企業考察的片麵性,現有的商業銀行對物流倉儲企業的考察指標體係還無法對其風險管理能力進行評價。在這兩方麵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了風險管理的漏洞,使不符合資質的物流倉儲企業被納入供應鏈金融體係中,催生了鋼貿企業與物流倉儲企業勾結,向商業銀行進行騙貸,從而導致重複質押、虛假質押的問題頻發,爆發“鋼貿危機”。一旦被騙,追償難度極大,要麼被追償對象沒有償付能力,要麼以員工個人行為為由拒絕賠償。在本次鋼貿危機的洗禮之後,整個鋼鐵行業麵臨重新洗牌的局麵,鋼鐵廠、鋼貿商以及銀行對物流倉儲企業的要求更加嚴苛。而涉及鋼廠、鋼貿商、商業銀行的鋼鐵流通體係和供應鏈條中,物流倉儲業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任何鋼鐵業務的開展都離不開物流倉儲企業的服務,物流倉儲企業的運營能力和風險控製能力極大地影響著,甚至是決定了整個鋼鐵業務的開展,鋼廠和商業銀行會越發深入地考察物流企業的監管能力指標,盡可能地降低由物流倉儲企業導致的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