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覓赫哲族(1 / 2)

尋覓赫哲族

旅遊

作者:韓加君

站在釣魚台上,腳下是黑龍江飛卷的波濤,北望是俄羅斯恬靜的鄉村,耳畔,不時有赫哲人動聽的漁歌飄蕩……

赫哲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現有人口4600多人,“赫哲”意為“下遊”或“東方”,赫哲人有史以來便居住生活在三江流域。所謂的“三江”,就是鬆花江、黑龍江、烏蘇裏江,三條美麗的大江。由於臨江而居的原因,赫哲族在曆史上有著“魚皮部落”之稱,上世紀40年代前,赫哲人穿著的衣服多用魚獸皮製成。

赫哲族同鄂倫春族、門巴族等民族一起,被稱為我國的“六小”民族。

然而,小有小的特點,小有小的優勢,赫哲族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先說赫哲族的名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作者烏白辛是赫哲人;著名歌手韓庚也是赫哲人,韓庚曾被KBs(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評為最受歡迎的外國人。著名書法家哈普都·雋明也是赫哲族,其書法作品樸拙蒼古、嚴整端凝。再說赫哲族的歌,著名歌唱家郭鬆唱的《烏蘇裏船歌》,就是以赫哲族人集聚的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八岔赫哲族鄉的人文風情為背景創作的反映赫哲人幸福生活的歌。而說到文化,赫哲族的口頭說唱文學“伊瑪堪”,飲食文化“刹生魚”,穿戴文化“魚皮衣”,還有漁獵文化、婚慶文化等。

赫哲人最喜愛的季節就是每年的十月,這個季節是赫哲人最為舒暢的季節,這個季節既是時令的收獲季節,更是赫哲人捕魚收獲的季節,這個季節被赫哲人稱為“漁期”,從韃靼海峽逆水而來黑龍江和烏蘇裏江產卵的大馬哈魚讓赫哲族漁人喜不自禁,他們在江裏放下長長的漁網,捕撈著大自然的饋贈,捕撈著歡欣幸福。每當夕陽沉入江中的晚上,捕魚的馬嘟嚕在江水的承載下飄搖,漁民愉快的歌聲伴著船槳搖動,那種旋律讓人心醉。能歌善舞的赫哲人,用歌聲和舞蹈裝點生活,他們在黑龍江邊的網灘上燃起起篝火,篝火上支著鐵鍋,鍋裏飄著誘人的芳香一這芳香是鍋裏江水燉著的江魚散發的。赫哲人圍在熊熊的篝火旁邊,一麵飲酒一麵放歌:“啊啦赫、赫赫呢娜!啊啦、赫赫呢娜,黑龍江水浪打浪,浪花裏飛出那尼傲的歌,歌聲繞著漁船兒飛,赫哲人的生活比大江長。”這怡人的歌聲,讓黑龍江水動容。

如今的赫哲人,許多走下了捕魚船,開發起了旅遊業。

出同江城向東,沿著被楓葉染紅了的不寬的鄉道前行,遠遠地就會看見在街津山南麓的蓮花河畔有一片異國情調極其濃厚的建築,這就是黑龍江畔的赫哲人為旅遊開發而興建起的民俗村。

當越野車緩緩地駛進了這幅無邊的畫中,河岸上層層疊疊的白樺林中,露出了一幢幢俄羅斯情調的木克楞子房,這些建築,全是用東北的紅鬆木組合而成,房頂則用現代紅色的琉璃瓦裝飾,在五彩的林中別有一番韻致。房前正在修補漁網的赫哲人,舉起手中的網梭熱情地向我們致意,車在一幢寫著“獵戶人家”的房前停下。獵戶人家熱情的赫哲姑娘就捧上了熱氣騰騰的小米茶,端上了隻有漁鄉才有的水靈靈的紅沙果,接著就是甜美怡人的歌聲:“歡迎您嗬遠方的客人,赫尼那歡迎您到赫哲鄉,芳香的美酒不醉人,獵戶人家歌聲飛揚……”原來,這獵戶人家和民俗村的大小飯店、旅店都是赫哲人興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