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味苦性平寒”的苦蕎製作成香甜可口的蕎酥,威寧人用堅毅和創新,創造了這種“苦盡甜來”的點心。
康家脆哨麵
無論什麼時候,康家脆哨麵的鋪子裏總是簇擁著眾多食客。這家由康斤父子創立的老店,至今已有逾八十年曆史,如今仍由康家後代掌勺。
康家脆哨麵的特別之處在於湯和麵分開:湯內有各種配料,加有竹蓀、豆腐腦、海帶等,鮮爽味濃;麵條則是用精粉加雞蛋等製作而成,先蒸熟晾幹,再放入開水中燙一下撈起,嫩滑筋道。整碗麵的精華則是做工講究的脆哨:用五花肉切細粒慢熬去油,再將紅糖、冰糖、甜麵醬、醋、食鹽加少許水混合拌勻淋在脆哨上,脆香回甜。
麵、湯、脆哨,康家脆哨麵的“三劍客”,調和了鹹、鮮、甜、辣、香等各種味道。在這樣一碗小麵中,嚐到的不僅是豐富的味道,也是火熱的人心。
金沙羊肉粉
在貴州,正宗羊肉粉之爭從來沒有平息過。若論淵源和技藝,無論是遵義、金沙還是水城,羊肉粉都同宗同源。隻因地域特色,同樣的羊肉粉被賦予了不同的滋味。
金沙東部的沙土鎮,養殖山羊的曆史悠久。這裏放養的矮腳山羊,膻味適中,肉細味鮮。金沙羊肉粉選用就是這種山羊,宰殺後卸成幾大塊,放入大鍋中熬湯。羊肉煮熟後,則切成薄如蟬翼的肉片備用。羊肉原湯則放入秘製的調料去膻增鮮。在金沙,哪家羊肉粉味道好,看的就是這一鍋湯的功夫。除此之外,羊油炒製的辣椒也能分出水平高低,正宗的金沙羊肉粉都是用的細如鹽粒的粉末辣椒。
金沙羊肉粉講究的就是細節,無論是米粉、原湯、羊肉還是辣椒,稍有差池,味道便差之千裏。然而,如此細心做出的羊肉粉,卻是火辣、鮮香的大滋味。粗中帶細、火熱直爽,一如黔西北人的性格。
王傻子燒雞
都說“傻人有傻福”,王傻子燒雞便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憨厚樸實”,這四個字始終貫穿在王傻子燒雞的製作過程中。選雞,必須是半年以上、兩年以內出欄,重約1公斤左右;殺雞,必須先煺毛洗淨,用開水燙一遍,並以幹淨的布擦幹水,再將雞抹上糖色置於旺火油鍋中炸約40秒鍾;配料,必須要用適量肉桂、白芷等香辛料,上火前鍋底還須墊上竹墊以免糊鍋……
這套嚴苛的規矩,正是源於創始人王維讓憨厚樸實的性格。也正是得益於這樣的規矩,王傻子燒雞才有了非比尋常的滋味。從外觀上看,王傻子燒雞與其他燒雞並無二致,唯有雙手齊上,撕開鮮嫩的皮肉,咬上一口,才知道個中的美妙。
畢節湯圓
貴州人的口味,一向是嗜辣而不愛甜。但是,畢節湯圓偏偏以細膩香甜贏得大眾的喜愛。
畢節湯圓有兩大特色,一是高粱,二是內餡。用高粱做湯圓,這種技法當屬罕見,畢節湯圓延續了傳統,至今仍使用這種特殊的原料,讓這些個小、皮薄的粉團蘊含了原始的味道。
內餡則更為特別。畢節湯圓尤為講究內餡,用五味十餘種調配料製成。一碗湯圓中最多可有十種不同的餡,洗沙的潤、蜜棗的甜、冰片的涼、桔餅的酸、火腿的香……這樣別致而多樣的口味,讓畢節湯圓在香甜中包含了更多的意味。捧著一碗畢節湯圓,咬開那細糯柔軟的皮,吃下去的是生活的各種滋味,品出的卻是人生的甜美。(責任編輯∕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