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檔案·非遺名錄
文化風景·畢節
大屯土司莊園
大屯土司莊園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相傳為彝族土司餘象儀所建,後經餘達父擴建始成今狀。莊園坐東南向西北,依山勢而建,梯級漸升,由三組平行三進院落及朝門、碉樓組成,占地麵積5000平方米,建築麵積2600平方米。大屯土司莊園的顯赫與威嚴,體現了土司當時的權力和富有。
奢香墓
奢香為元末四川藺州宣撫使之女,14歲嫁與水西君長靄翠為妻,其夫辭世後攝貴州宣慰使。當政期間,奢香為鞏固西南邊陲、發展水西經濟作出卓越貢獻,被封為“順德夫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逝世,葬於今大方縣雲龍山麓、羅氏塘畔。其墓以精雕細刻之白色大理石砌成圓柱形,高4.5米,底徑6米。
黔西觀音洞遺址
黔西觀音洞遺址位於黔西縣沙井鄉井山村,為舊石器時代遺址,時代約從距今20萬年到4萬年。洞穴內已經發現石製品3000多件、哺乳動物化石有20多個種類。這些文物是長江以南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證明早在五六十萬年前這裏就有古人類活動,是中國古人類發祥地之一。
可樂遺址
可樂遺址位於赫章縣可樂鄉可樂河兩岸的丘陵坡地上,麵積2萬餘平方米。遺址區包括遺址2處、墓葬群14處。遺址和墓葬群均有漢代遺址和戰國時期的當地少數民族(即夜郎)遺址和墓葬兩類。其中,少數民族墓群的“套頭葬”在國內罕見,反映出夜郎民族的埋葬特點。
織金古建築群
織金古建築群包含25個文物點,大部分建於“改土歸流”之後。僅從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鬥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餘座。其後屢有修建,迅速形成當地人引為自豪的“四庵”、“四閣”、“四祠”、“八大廟”等。
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
1936年1月,紅二、六軍團根據中央軍委指示進入貴州,創建黔西北革命根據地。2月7日,在任弼時同誌的主持下,在大定(今大方縣)福音堂成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2月17日,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遷到畢節市百花山福音堂辦公。
敖氏和羅氏墓群石刻
敖氏和羅氏墓群石刻分別位於金沙縣石場鄉鹿樓村和清池鎮中普大坪子。敖家墳石刻墓群以南、北墓群組成,鐫於光緒年間,共有牌坊和石裙塚各五所。羅家墳石刻與敖家墳隔河相望,建於清光緒年間,為三碑四柱五帽牌坊。兩石刻墓群充分體現了黔西北石雕藝術風格,被譽為“保留在石頭上的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