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3 / 3)

安水生哽咽著鞠躬道:“謝謝……謝謝東家。”

安如寶拍拍他的頭,笑道:“叫甚麼東家,咱們住在一個村,又都姓安,叫我如寶哥就好。”安水生擦了擦眼睛,恭恭敬敬地叫了聲“如寶哥”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地珍珠下種後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場雨,都說春雨貴如油,也算天公作美,雨下的不大,持續時間卻不短,把地都澆透了,之後接連又是幾個響晴的天,地裏的冬麥眼看就要成熟,金黃的麥田裏隨處看見忙碌的人群,去年雪下的多,今年算的上是個豐收年。

安如寶自打地珍珠種下去,就盼著種子趕緊發芽,每天都往地珍珠地裏跑一趟才安心,誰知到了第四天上他就發現不太對勁,地珍珠地裏多了幾個坑,裏麵的種子都不見了,旁邊還有些腳印,一看就是山上的野雞做的好事,之前種樹山上人多,這山上的野雞都跑了,一隻都沒見著,倒是把它們給忽略了。

安如寶想起來上一世時家中每每在山地上種黃豆也會遭野雞扒,隻要把種子倒在農藥裏活一下再種就行,這裏沒有農藥,隻好想起其他的法子。

宋初聽說後,立馬拿出自己的小弓弩,在山上繞了幾天,打了幾隻野雞回來,可這樣終究是治標不治本,還是安如喜告訴了個法子,就是每年麥子、稻穀熟了時,為防止雀兒偷食,村裏人就在地裏支幾個草人,穿上破衣服,十分管用,安如寶試著在地裏支了幾個,果然好了很多。

後山上能種作物的田地大約有兩百多畝,拿出三畝種地珍珠,剩下的他就找人種了些豆子、玉米之類,好歹沒荒了,而山上樹苗,安水生每天都去轉一圈,隻發現了兩三棵沒成活的,又都重新補過。

花生是在種下的第六日上發的芽,一大早安如寶上山就看到了剛拱出土的小嫩芽,回家說給家人聽,一家人對新出的嫩芽也甚感興趣,組團去圍觀了一番,不過那芽出的並不齊整,好在差苗不是太多,也就那樣去了。

三月底是一年最辛苦的時節,冬麥成熟,全村人起早貪黑的搶收冬麥,等全部收完晾曬起來,又要忙著翻地下稻種,沒一刻清閑的時候,好在持續時間不是太長,到了四月中,稻種下了地,麥子進了倉,村民方有時間喘口氣,期間安如寶也沒閑著,山上的地珍珠出苗後,他就上了一百二十個心,親自除草捉蟲照顧的無微不至,是以長勢良好,前景一片光明。

安淩和安仁議親的日子定在了四月二十,議親在這裏也叫“遞手帕”,說起來也沒甚麼,就是請來村長和安仁家所在分支管事的族老作見證,兩人將用帕子包著的議親禮交換,就算定下來了,至於議親禮是甚麼全憑個人喜好,安如寶和宋初雖已成親,卻沒經過這道程序,好奇地去安青家觀了禮,安青的夫郎陸晨招待的他們,臉上少見的帶著笑容,顯然心情不錯。

安仁一家都在,他家人口不少,阿爺阿乃都還健在,加上二叔一家,足有九口人,個個喜氣洋洋。觀禮的人不多,大多是些未奉人的小哥兒。

安仁這一支的族老恰好就是他阿爺安福臣,倒也省了不少事,到了定好的時辰,隻留安淩和安仁連同喜在屋中。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三人就出了門,安淩和安仁手中都拿著議親禮,安淩送安仁的是一個親手繡的荷包,而安仁送他的還是一根木簪,宋初伸著脖子看了看,是支以這裏春日山上常見的山丹花為花紋的檀香木簪,不過手藝較之前的梅花簪純熟了許多。

喜郎笑盈盈地說了聲“成了”,安良歡呼著跑去門口放鞭炮,兩人的關係正式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