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2)

青山村作為左近最大的村子,有山有水,田地肥沃,相對富裕一些,村子裏頗有幾家名下有幾十畝田地的富戶,不過能稱的上地主的,則隻安富民一家。

要說這安富民家最早也隻是小有薄產,到安富民阿爺一代,剛好趕上朝代更迭,戰禍連連,村子裏很多年輕的爺兒漢子被征了兵丁,一去再沒回來。因無人耕種,村子裏很多田地成了荒地,他阿爺便用極低的價格買了大片的荒地,成了這青山村最大的地主。

安富民阿爹和安富民一樣都頗擅經營,這些年家裏田地不僅不少還多了一些,每年光田裏就能收入幾百兩,更別說他們還在鎮上還買了幾家鋪麵,租金更是一大筆收入。

安富民的夫郎本家也在青山村,名喚安井樂,他大哥安井生正是安春的阿爹。

安井樂為安富民生了兩個爺兒一個哥兒,大爺兒安澤仕今年17歲,剛剛成年,小哥兒安旭文年方7歲,而最讓他們夫夫自豪的,便是這個小爺兒安承佑。

安承佑今年13歲,在鎮上的白鷺學院讀書,他天資聰慧,學習刻苦,文章很得夫子賞識,每每捋須搖頭道:“此子他日必成大器。”安富民心裏高興,平日束脩送的多,年節的時候還要備一份厚禮,此次就是安富民派人將禮品送去給夫子,連帶接安承佑回來。

馬車行到半路碰上安遠和安仁,兩人手上提了不少東西,加上三人年紀相差不多大,是從小到大的玩伴,就搭了個便車。雖說自打安承佑進學後,三人聯係少了些,感情還在,一路上說說笑笑倒也熱鬧。

安富民雖說是地主,為人倒不算刻薄,尤其對待自家爺兒,很少拘束,是以安承佑的性子比一般富家子少了些倨傲,平日裏沒少跟村裏孩子上山下河的瘋玩兒,倒是安井生總要讓他收收性子,“少和村子裏的窮鬼摻和”,他也不以為意。

安承佑和安遠、安仁玩得好,和安淩自然就熟些,連帶著和宋初多了些接觸。宋初因是外姓,被村裏孩子排斥,性子有點兒冷,不愛和除了安淩以外的人玩兒。安承佑比宋初大兩歲,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宋初繃著小臉就想欺負他,倒也不是打罵,隻搞些扔蟲子、拽頭發之類的惡作劇,或是說些“傻瓜”“笨蛋”的刺頭話,時間一長,宋初就對他敬而遠之了。他心裏又癢癢,總想法子撩撥人家,鬧到後來,宋初更是連他的麵都不著了。

一開始不懂,後來認了字讀了書,懂得了些道理,年齡上也大了,安承佑漸漸就明白了自己對宋初的心思不一般。隻可惜,小時候的陰影太大,到現在宋初都不愛搭理他,看到他都繞著走,每每讓他鬱悶不已。

因要參加明年春日的童試,課業繁忙了些,安承佑已經半年未曾回過家了,宋初阿爹去世和差點被趕出村子,以及奉人的事兒,他自是不知的,此時看著站在自己麵前的宋初,穿著草綠色簇新的棉衣,個頭拔高了一截,模樣比半年前圓潤了許多,眉目間少了些淩厲冷淡,整個人格外精神漂亮,幾百個日夜的思念一刹那都似化成了水般,把整個心都浸的又柔又軟。

安仁、安遠把放在馬車上的東西都搬下來,安承佑有意幫他們將東西送到家,安遠拍拍他的肩膀道:“心意我們領了,你半年多沒回來,估計這會兒子家裏人都該等著急了,我們東西也不多,自己提著就行,再不濟還有小淩小初他們在,你就先回家吧,別管我們了。”

安承佑沒有堅持,也沒急著走,看著宋初頭也不回的走在安淩旁邊,兩人不時低頭交談,背影鮮活的四周一切都成了陪襯。

安承佑看了一陣,嘴角笑意微收,轉身鑽進車廂,對車夫道:“走吧。”車夫吆喝一聲,馬車繼續前行,進了村順著街道向南行去,方向剛好與宋初等人相反。

安仁給家裏買了不少東西,提著大包小包不方便,把揣在懷裏的禮物塞給安淩,急匆匆向家趕去。

東西用一方白布包著,看形狀像個簪子,拆開果然就是,檀木的,上麵雕著兩朵梅花,素淨雅致,隻雕工略顯稚嫩些,不過每一道紋路都毫不馬虎,一看就是費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