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淩十分喜歡,用手反複摸索,插在頭上試了又試,隻可惜小哥和未結親的哥兒是不能帶簪子的,試了幾次隻得摘下來重新包好,小心翼翼的放到懷裏。
回到安淩家,安慶和路明拉著安遠回屋去噓寒問暖,安淩則反複翻看懷裏的簪子,麵色含春,心不在焉,宋初呆了一會兒有些無趣,正好安仁來了,他趕忙告辭。
安淩家住在村北靠裏,從他家出來往外走,要拐幾個彎,路過幾戶人家,才能到主街,因之前住的不遠,這幾戶人家宋初倒是都認得,走過一處院落時,聽到裏麵傳出爭吵聲,聲音不是很大,宋初下意識看了看,是安華家。
安華家的院子是他阿爹阿麼在時建的,茅草頂加斑駁的泥牆有些老舊,雖說這幾年他掙了錢,但平日跑商很少在家,就沒重建房子,之前安華家人少,聽那爭吵聲,應該是有外人,宋初也沒理會。
安華家院牆外修了柴棚,斜斜地搭在院牆上緊挨著胡同,宋初走過時,聽到裏麵似乎有窸窸窣窣的聲響,他停下腳步細聽,那聲音停了一會兒又響了起來。
宋初第一個念頭是“裏麵有人。”接著是“這人膽子很小。”最後是“會不會是賊?”莊稼人大多勤勞樸實,可青山村人口不少,其中免不了有一個半個遊手好閑、好逸惡勞的,愛做些偷雞摸狗的事兒,沒碰上倒也罷了,既然碰上,宋初自然不願放過,立刻放輕腳步繞到柴棚前麵,側著耳朵找準那聲音發出的方位靠過去,伸手往裏一抓一拽,從柴棚裏拽出個小孩兒來,小小的個子,穿的圓滾滾,一雙大眼睛在遮住額頭的帽簷下閃著驚懼的光,宋初仔細一看卻是認得,正是與他有過一麵之緣的安華的小夫郎。
宋初趕緊鬆了手,小孩兒沒站穩坐在地上,他又趕緊去扶,把小孩兒嚇的直往後縮,宋初鬧了誤會,還把人嚇著了,心懷愧疚,忙蹲在身子,湊到小孩兒麵前道:“你不認識我了?我們見過的,我給過你糖吃,就是在那個高高大大的房子前麵。”他說的是臘月初一祭祖,他去祠堂在角落裏遇到了小孩兒的事兒,那時兩人在一起呆著,宋初給小孩兒了一顆糖,小孩兒吃了,除此之外連話都沒說。
小孩兒眼睛在宋初臉上轉了轉,似是有了點兒印象,臉上戒備淡了些,宋初趁機將人扶起來,給他拍拍了塵土,聽院子裏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大,皺了皺眉頭,問小孩兒道:“你怎麼躲在柴棚裏,怎麼不進屋去?”小孩兒抓抓衣角,良久才怯怯地道:“院子……有壞人,怕……”宋初道:“你是說院子裏有壞人?那安華哥呢?他沒在家麼?”
正說著,院門“哐當”一聲被人打開,兩個中年夫郎跌跌撞撞地從裏麵跑了出來,其中一個邊跑邊道:“叔麼這也是為你好啊,你如今好歹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安思多好的小哥兒,模樣俊,又會挑家過日子,還不嫌你有個養夫郎,這樣的小哥兒……啊……”
一根木棍急衝衝向他飛過來,那夫郎一個躲閃不及差點兒被砸到,也沒了繼續說的心思,瞪了旁邊另一個夫郎一眼,急匆匆跑了,另一個本來似乎有話要說,看這架勢哪裏還敢,也很快沒了蹤影。
這兩人一前一後自宋初旁邊跑過,宋初瞥了一眼,都認識,一個是安華的叔麼李成,另一個名喚安鈞則是安華的叔叔。
安華緊隨兩人身後跑出來,黑沉著臉,似有些焦急,看到宋初身邊好好的小孩兒方才鬆了一口氣,神色間也有了些暖意。
他見到宋初愣了一下,但兩人實在不熟,隻含含糊糊地招呼了聲:“來了。”宋初點點頭,道:“那個……我從這兒路過,看到他躲在柴棚裏,我以為是賊就……把他嚇著了,你把他領家去吧,外麵太冷了。”
安華道了聲謝,看向小孩兒,小孩兒身上還在發抖,卻已露出甜甜的笑容,像平常一般喊著“華……”向他撲了過來,安華心下一疼,蹲下身子把他接個滿懷,親親他的臉抱起來,又對宋初點點頭,轉身回了院子,而宋初也繼續向家行去,完全未將這個小插曲放在心上。
第二日安華敲開了安軒家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