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過對毛澤東《體育之研究》分析來論述近代中國國民不好運動的原因研究(1 / 2)

通過對毛澤東《體育之研究》分析來論述近代中國國民不好運動的原因研究

探索與爭鳴

作者:朱帥 李為柏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法、訪談法和觀察法,通過分析關於近代、現代、當代體育的總體發展趨勢,結合體育社會學、體育經濟學以及體育管理學、哲學的相關知識,對毛澤東的《體育之研究》做了詳細的分析。通過對該篇文章詳細的解讀,從而較詳細的論述了自近代以來國民不好運動的原因以及今後社會體育的總體發展趨勢。

關鍵詞 運動 人文 研究 體育強國

在當今中國,體育發展如火如荼,體育產業迅速發展,體育事業蓬勃向上,而在2015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網正式對外公布《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方案共有50條改革措施,再次彰顯了中國政府對於體育強國的堅定決心。眾所周知,體育是國民身體素質的基礎,也是促進政治、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夢和實現民族複興的關鍵因素。論及體育,毛澤東的《體育之研究》這篇文章可以說是現代體育發展前期的一個萌芽,這篇文章於1917年刊登在當時的《新青年》上,距1919年的五四運動的爆發還有兩年。毛澤東的思想無疑具有超前性,他從當時複雜的社會背景分析,自鴉片戰爭以後,鴉片大量輸入中國,雖禁止但是屢禁不止,鴉片摧殘了人們的身體,中國人也由此獲得了“東亞病夫”的稱號,而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救亡圖存的目標,毛澤東認識到了體育對於人們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複興的重要性。身體是一切事情的基礎,但在近代中國,國民體質卻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甚至近三分之二的國民不知道體育是什麼,從而體現出近代中國體育的落後。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其中有一部分詳細論述了在近代中國,國民不喜歡運動的原因,結合現代中國,讀後深有感觸.

文章中一句話:一則無自覺之心,一事之見與行為也,必先動其喜為此事之情,尤必先有對於此事明白周詳知其所以然之智。明白周詳之所以然者,即自定心也。在近代中國,溫飽問題可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而對於體育,他們沒有深刻的概念。當生存資料消費解決以後,人們可能才會有會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發展資料消費中去。所以,自覺心的樹立被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所阻隔,人們對於體育的認識可能僅僅停留在非常膚淺的表麵,所以他們不能夠真正的體會體育的魅力,所以對於近代體育,他們不能做到自覺心,而過渡到現代社會,在溫飽問題解決完以後,人們開始想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過度,人們有更多的精力去了解體育,去真正感受體育的內涵。而中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過度,正是人民體育自覺心得逐步提高。

我國古代曆來重文,重文輕武的現象十分常見,在北宋達到一個高潮,所以才會有好漢不當兵之語。傳統觀念對於人們的束縛極深,人們雖然知道體育運動的道理,也知歐美列強體育的強大,但是對於當時的人們,新觀念及舊觀念的衝擊,人們的思想也在接受與接受中徘徊。意識對於人們的行為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由於中國數千年傳統觀念的束縛,對於體育的誤解,導致人們的意識產生了極大的偏差,使人們認識體育的道路邊的時間再次延長。而自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開始注重對體育的投資和發展,隨著中國體育事業逐漸的發展,乒乓球運動霸主地位的確立,中國女排的五連冠,一係列的大事件使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偏向體育,中國開始走向體育大國的道路,而傳統的思想在這個過程之中被慢慢摒棄,轉而被體育的魅力所吸引,而對於現代中國,體育的蓬勃向上,真正的體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