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田徑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針對學生的需要,變傳統的以競技為主的技術性田徑教學模式為以健身為主的娛樂性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愛好,創新田徑教學模式,使其能夠生動起來,豐富起來,體現出教學的趣味性。這對於促進高校田徑教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實現這種轉變,教師就需要重新研究教材內容,研究田徑教學目標,能夠創新田徑教學方式,把傳統的簡單進行跑跳投等方式與健身方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要能夠體現出教學的趣味性來,無論是教學方式的選擇,還是教學組織形式,都要能夠豐富多彩,變運動形式為娛樂健身形式,提升學生的田徑運動積極性。另外,還需要適度減低練習難度,降低學習難度,為學生減負,這對於激發學生的田徑練習自信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引導學生認識到田徑學習的健身價值
其實,對於大多數學而言,他們進行體育學習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健身,很少有學生在體育課學習中有發展自己的競技能力,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師在田徑理論教學中,就要能夠淡化田徑的競技特征,而突出其健身價值。
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簡單實用的健身方式,對於一些能夠預防與治療疾病的運動方式,一些能夠塑造形體美的運動方式教師要多講,能夠通過田徑教學,培養學生的健身意識,提高學生的健身技能,能夠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邊學邊練,進一步發展學生對田徑學習健身功用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田徑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健身的習慣。
在田徑教學中,教師要重點講解這些知識:如何通過運動緩解疲勞,如何通過運動進行減肥,如何通過運動塑造形體美,如何解決運動受傷的問題,等等。要能夠把這些學生迫切希望掌握的理論知識貫穿於田徑教學中去,提高田徑教學的實用性,從而有效激發學生運動鍛煉的積極性,實現田徑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創新田徑教學項目
在傳統的田徑項目中,主要是一些跑跳投項目,這些項目的娛樂性不強,趣味性不足,很難使學生對它們發生興趣,因此,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健身的需要對這項傳統的田徑項目進行創新,這對於有效克服學生對傳統田徑項目厭學心理具有積極的作用,可以使田徑教學重新煥發出活力和生機。
教師要能夠在保留傳統運動項目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減低項目難度,增加一些趣味動作,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項目創新,要能夠從田徑項目技術本身特點出發進行項目創新,不斷豐富課堂練習的形式,采用適度難度和合理的係列動作,引導學生進行田徑學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獲得發展,這對於促進學生身體素養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海鷗.高校田徑運動的人文內涵及其多樣化發展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10).
[2] 陳偉強,宋小榮.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女生800米跑的解讀與分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