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疑雲

樂活健康

作者:(美國)羅旦兮

現代人追求健康,不但吃在肚子裏的食物要求自然、有機,就連日常生活用品,隻要標上“環保”、“天然”,即使價格比較貴,消費者也趨之若騖。

有機真的健康嗎?美聯社9月4日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沒有證據顯示吃有機食品會更健康,或是更營養;有機和非有機食品隻有在使用農藥和抗生素上有差別。雖然吃有機食品可以減少與農藥的接觸,但非有機食物上使用的農藥也在安全範圍內。

營養專家強調,“有機”代表的僅是產品成分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學或合成等藥劑,並非保證一定健康,一片有機巧克力餅幹和普通巧克力餅幹的熱量,其實是一樣的。

學會看標簽 吃得安心

1983年成立的紐約皇後區的健康商場原本是街角一間小小的蔬果店,近30年來不但擴大3倍,並在隔壁另辟有機肉食店,專賣有機肉品和有機酒精飲料。該店華裔經理廖偉年指著架上一排排美國農業部認證的各式有機產品說:“學會看成分標簽,是吃得安全的第一步。”

他指著蘋果派的成分標簽,上麵列著“蘋果、有機牛油、蛋、奶、水”,並注明7天的保存期限。“有機或天然產品的保存期限普遍比較短,主要是因為不用化學方法延長保存時間。”他說,有機農場通常要看天吃飯,像是前一陣子各地酷暑肆虐,不但植物收成不佳,連從有機牧場運來的雞,尺寸也縮水,“因為天氣太熱,雞都躲起來乘涼,影響食欲。”

廖偉年表示,選購植物油時,不妨注意瓶上標示油萃取的方式,通常注明“冷壓”(Cold Pressed)或“擠榨”(Expeller Pressed)都是比較自然健康的方式製造的烹飪油;市麵上有不少標注“Pomace” (油渣)的食用油,則是拿橄欖初榨後的殘渣再煮沸,或是用化學溶劑萃取。

新聞網站今年3月披露美國漢堡連鎖店中用的漢堡肉,摻雜了原本當作動物飼料的“粉紅泥渣”(Pink Slime),引起廣泛回響,更導致麥當勞和漢堡王等連鎖快餐店宣布不再使用。“粉紅泥渣”是將皮肉相連的剩餘碎渣用阿摩尼亞(氯)處理後,混入漢堡肉中,這些碎肉渣通常脂肪含量高,使漢堡肉更好吃,但阿摩尼亞具腐蝕性,根本不宜食用。專家指出,業者宣稱使用阿摩尼亞水是為了“殺菌”,但實際上阿摩尼亞水可使得肉品呈現鮮嫩粉紅色,吸引更多人食用。

在超市購買牛、豬肉產品時,可看到部分包裝上標榜著“沒有添加‘荷爾蒙’”,強調肉品的健康,“但是在美國甚至全世界,給動物施打荷爾蒙本來就是非法的。”廖偉年說,沒有通過有機認證,也不代表肉品不夠健康,他建議可以注意包裝上是否注明飼養過程中有沒有使用“抗生素”,有些牧場以野放方式飼養,因為沒有使用抗生素,牧民要花更多心思照顧,相對的也比較健康。

有機≠昂貴?

不少人對有機產品有著“價錢貴、不易取得、選擇少”等誤解,但是不論在有機連鎖超市或是地方小型有機商場,想得到的食材或日常用品,都可以找得到。其中“有機食品價格比較貴”,廖偉年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廖偉年以雞肉為例說,雞肉價格從一般的33美分到有機的4美元不等,的確差異很大,但他認為消費者應該先想想,如果一整隻雞的價格隻要一美元多,扣掉飼養、宰殺、處理、運送等成本,而業主還能從中獲利,除了運送、分銷等固定成本,能省的就是雞隻養育和處理。

廖偉年認為吃得有機不一定要花大錢,在當季吃時令蔬果,價格差異其實不大。另外一項價格差不多的是啤酒,紐約市一瓶瓶裝啤酒的零售價約是1.79美元,有機啤酒則從1.99到2.19美元不等,最多差不到一美元。

有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