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老目前身體健朗,未來若先生先走,周坤炎不排斥到養老院安享晚年。
“小時候,繼母常給我臉色,讓我很敏感,很怕看人的臉色。”但若孩子願意照顧,她也欣然接受,因為親情環繞的日子更有助於健康。
今年9月3日正是兩人的結婚紀念日,為了接受采訪,周坤炎代為邀請先生一起拍照,當天在周坤炎的精心安排下,夫婦倆穿著鮮豔情侶裝到公園開心入鏡,也留下了50周年難忘的回憶。
牽手50年,從彼此怨懟到互相接納、甜蜜生活,是用心經營結出的果實。
看到趙守先在50周年前夕寫給她的信:“親愛的老婆,你是我的大恩人,你是我最親愛和親近的人,因為有了你,我才有向前走的動力和美滿人生的樂趣……”妻子的不離不棄、甘苦共嚐,先生深記在心裏,周坤炎流下了歡喜的眼淚。
誰說美麗的黃昏之戀不能在婚姻內展開呢!
無子變有子——無子西瓜基金會
閩南語天後江蕙的歌曲《家後》,描述老先生希望太太先走,由他來承擔老邁無人顧的孤單,既體貼又令人感慨。
膝下無子或兒女不在身旁,晚年病痛纏身時無人照顧陪伴,是許多老者心中揮之不去的憂慮。
“上帝沒有給我孩子,是要我把愛心轉移給需要的人。”台灣“監察院長”王建煊和太太蘇法昭去年出售自己的公寓,捐出1300萬元,成立無子西瓜基金會,服務這群需要的人。
“初期我們以服務有經濟能力、但年邁需協助的長者為主。”基金會執行長何國華說,沒錢又沒子女的老人,有社會福利照顧,未來經費較充裕時,也會把他們納入。
何國華說,台灣有70%的老人擔心找不到適合的人管理財務,82%的人不願意幫不熟的親友處理錢財、做擔保,因此基金會的服務便以醫療和財務的協助為主。
“基金會絕對不碰無子女長者的錢財。”何國華說,初期他們鎖定住進安養院(有自理能力者)或護理之家(生活無法自理者)的老人,老人須將財產信托,並由受托銀行定期撥款給安養院或護理之家。根據《信托法》,基金會再以老人家“信托監察人”的角色來協助,包括監督銀行履行契約,也監督安養機構好好照顧他們。
基金會的服務完全免費,就像是老人家的孩子,會陪同老人就醫、聘請看護等,甚至在醫療手術同意書上簽字;老人往生時協助辦後事、監督受托銀行處理遺產。老人需要的服務內容,會在“委任契約書”上約定。
無子西瓜成立一年多來,吸引了100多位“愛心夥伴”加入;至於正式被服務的“簽約愛心夥伴”目前還在溝通協調中,因為許多老人並不想住進安養機構。
“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台灣的無子老人有“無子西瓜”作為他們的“好子好女”,一樣能安度晚年。(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