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老夫妻的生活藝術(1 / 2)

台灣老夫妻的生活藝術

人生舞台

作者:李珊

73歲滿頭銀發的台灣老人周坤炎和86歲的趙守先今年結婚50周年了,也是西方人的金婚,以西方習俗來說,常會送給對方一枚金戒指。

雖然沒有金戒指,對結發半世紀的周坤炎夫婦來說,老來的日子格外有滋味,他們也是親友鄰居眼中羨慕的神仙眷侶。兩老每天一起運動、做飯、無話不談,每周四還固定“約會”。二老形影不離、手牽手在公園散步的身影,無疑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最佳寫照。

婚姻路的點點滴滴

在養兒防老觀念濃厚的台灣,高達67%老人和兒女同住,僅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者占18.7%。

周坤炎與趙守先這對獨立自主的老人家不走傳統路線,個性開明開朗,3個兒女因結婚生子陸續買屋後就各自獨立,兩老近10年來都是自己住。

“孩子可以獨立,雙方也都有自由。”兩位老人家都認為這是最好的安排。現在兒女分別住在內湖和台北市區,每周末都會回家,常常兩部車10個人浩浩蕩蕩出發去聚餐、出遊;看到父母感情加溫、健康過活,兒女也覺得很幸福。

“老了真好。”周坤炎說,每天認真生活,越來越自在,除了結伴活動、互相照顧,她走出家庭,接受多樣化刺激,常與先生分享學習心得,彼此都獲得成長,兩人非常珍惜這段黃金歲月。

然而,就像多數人的婚姻生活,曆程中充滿危機,幸運的是,周坤炎與趙守先的婚姻有如倒吃甘蔗,越走越甜。

不虞匱乏的後半生

統計顯示,台灣老人的經濟來源以“子女奉養”為主,其次為當局救助或津貼,接著依序是“自己退休金、撫恤金或保險給付”,自己儲蓄等;而約有7成7的老人覺得日常生活費用夠用或充裕,覺得不夠用者占21%。估計男性老人平均每月可使用的生活費約為1.5萬多元(新台幣,下同),比女性多3000多元。

至於老人最在乎的身體狀況,統計顯示,台灣男性老人覺得目前身心狀況“良好”者的比例為5成6,高於女性的4成8。但基本上,約有75.9%的老人患有慢性或重大疾病。

多年前趙守先的心髒陸續裝了幾個支架,為了安全,他不太願意遠行。幾年前周坤炎曾和兒女到美、加玩了二十幾天,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放先生一人在家,實在危險。而她自己之前曾不小心跌倒傷到腰,當時從香港回台探親的大媳婦,特地取消當天回港班機,留下來照顧她,日常生活照顧仍須小心。

對於未來,個性剛毅木訥的趙守先,在妻子潛移默化中日益開朗,願意討論的話題也越來越多,連以前不願碰觸的生死問題也不忌諱。

生死兩相伴

事實上,一個人先走,獨留另一人孤獨終老,是夫妻兩人遲早要麵對與安排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