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人生4本存折,每一本都不要透支
人生舞台
作者:薛明玲
薛明玲的女兒在新加坡工作將近一年,由於初入職場,而且是在異鄉奮鬥,薛明玲特地寫下多年來的體悟,與女兒分享,希望她有更圓滿的人生。
親愛的女兒:
你從研究所畢業後到新加坡發展已快一年,初入職場一定有很多不同的體驗。我將自己在工作與人生中的體悟與感想,寫下來與你分享共勉:
一、 心存感恩、樂於助人
我與你們這一世代都算是幸福的,我們很慶幸地處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能夠自由地追求理想,辛苦的努力可以得到合理的回報。現在的生活環境比以前來的好,這一切都要感謝所有曾經給予我們協助的貴人,特別是在求學階段,諄諄教誨的師長,以及在成長過程中,給予我們寬容與指導的長輩。今天,當我們有一點能力時,也要心存感恩的回饋,特別是對在基層奮力上進的人們,不論我們是否熟識,都要主動地表達關懷,同時也要默默地送溫暖給社會上較為弱勢的族群。
二、 麵對挑戰、樂觀成長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會遇到許多的挫折與挑戰。尤其是在當前動蕩的環境下,競爭將日趨劇烈。我們的理想目標並不一定可以在短期內實現,自己的想法與作為也不必然會被他人接受。對一位全力以赴的職場新鮮人來說,工作上的一些挫折,反而是很好的省思機會,它可以提供更多成長的養分。
在我的工作曆程中,曾經給我最大衝擊的事,是17年前轟動一時的國際票券楊瑞仁舞弊案。我當時是國際票券財務報表的簽證會計師,麵對台灣金融史上最大的弊案,雖然責任不在會計師,但各方的質疑與壓力可想而知。當時我的一位律師好友勉勵我說:“這些外界的責難與批評,隻會弄髒你的外衣,但不能汙染你的內心。”這句話給我很大的鼓勵。我在協助國際票券重建的過程中,見識了人間的冷暖,從中得到許多會計師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學習的經驗。也體會到,當碰到困難時,要“認清事實、勇於麵對、智慧處理”。
三、 謙虛學習、追求卓越
人生的學習與成長是永無止境的,一個年輕人離開學校,投入社會大環境,需要學習的事更多。我的經驗是要抱持謙虛的心,有邏輯的深度思考,堅持“隻有更好、沒有最好”的卓越思維,就能持續地進步與成長。
選擇一個學習的工作環境很重要,在職場上不僅要向你的上司或成功的人士學習,競爭者也是很好的學習對象。能夠謙虛地向競爭者學習的人,會是一位可以與人合作的好夥伴。
閱讀可以讓自己的視野更加寬廣。在專業的年代,年輕人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培養專長來建立核心的競爭力。但能夠出人頭地的精英人才,需要有宏觀的思維,寬廣的視野,同時展現與眾不同的價值。因此,在年輕時就要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以培養全麵思考的能力,同時能將學習的心得,運用在工作上,避免因隻專注於某一領域,而限製成長的空間。
四、 愛其所同、敬其所異
身處在一個多元的社會,我們會遇到一些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事情,也必須與個性和價值觀不完全相同的人相處。對一個年輕人而言,並不需要凡事逆來順受。但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不可能盡善盡美,因此對於不同想法的人或事,應該盡可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尤其是要當一位領導人,我們或許有比較好的經驗,也可能已了解事情的原委,或已做好決定。但花一些時間傾聽不同的意見,是必要的投入,也是減少錯誤的學習成本。
五、 長期耕耘、人生存折
人生是多麵向的,如果將其比喻為存折,會有 (1) 健康、 (2) 知識、 (3) 人際關係 與 (4) 財富 4本存折。這4本存折都需要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長期耕耘及儲蓄,而且妥善地運用,不管哪一本存折都不要透支。對於財富的存折不要隻進不出,要能夠善用財富,將其投資在其他3本存折之上,而且要懂得與人分享。
這4本人生存折都很重要,但有時也會有一點衝突。譬如年輕時努力工作,增加了知識、人際關係與財富的存折,但可能因此過度支用了健康存折。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以中長期的觀點,來求得人生最佳的平衡。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這4本存折的重要性也要有所權衡與調整。
我深信人的一生是公平的,揮汗耕耘,必能歡喜豐收。在耕耘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學習將腰彎得更低,袖子要卷得更高,如此耕耘的果實才會更為甜美。(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