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是戰士生命價值體現和升華的舞台。作為遼東船隊的一員,魚飛終於登上心中期待已久的舞台,向對手,乃至天下展示自己的天賦。
天意難測,命運弄人。從曾經大唐水師的下崗基層軍官到遼東護衛船隊的先鋒船長、從心灰意冷到意氣風發,從無名小卒到沙場悍將,他隻用了半年時間。
遼河入海口,“魚飛號”的棹手們瘋狂劃水,樓船奮勇直前,直插渤海水師的戰艦群。逆風逆流,盡顯英雄本色。
渤海叛逆的注意力集中在西岸,發現“魚飛號”的身影時,欲掉頭迎戰已然來不及。
魚飛的果敢勇猛在這場小戰役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打槍的不要,靠上去拍死他們!
甫一見到敵人蹤跡,“魚飛號”上的水手們慌忙準備遠程攻擊,然而,魚飛的命令將他們嚇了一大跳。孤單會被群毆,保持距離還來不及,主動上前不是送死嗎?
為何棄拋石機和絞車弩不用?問得好!告訴我,誰能保證在敵人的絞車弩反擊前幹掉他們?
來自水手們的質疑被魚飛斷然回絕。論個體和裝備,“魚飛號”要遠勝於首先遭遇的渤海叛逆,按理該發揮自己的遠程攻擊優勢。
但是,實際情況並不容許。“魚飛號”是渤海船隊的先鋒,勢單力薄,而渤海叛逆的艦隊由三艘鬥艦和兩條走舸組成,數量占優。發現即毀滅在這個時代的並不完全適用,所謂的遠程攻擊利器的拋石機或者絞車弩,命中率之低可以達到讓人蛋疼的個位數,貌似嚇唬人的作用更大。要想命中目標,除非是十數艘樓船集體齊射。然則魚飛孤軍奮戰,他不希望不痛不癢地空發幾塊石頭,空放幾支弩箭之後被敵人圍攻,畢竟敵人的遠程武器較他的多,盡管射程稍遜。
短兵相接,大塊頭才是王道,打不死那就撞死!
“嘿嘿,逃吧,竄吧,越亂越好!”
望著敵人慌亂躲避的舉動,魚飛咧嘴大笑。他的指揮所在樓船的最高端,視界開闊江麵情況一目了然。
遼水河道看似寬闊,實際上,大船隻能在深水的水道航行,亂竄的後果很嚴重,擱淺的可能性很大。這一點,魚飛在淮河和長江多年的生活已經給他積累了無數經驗。
果不其然,一艘渤海叛逆鬥艦慌不擇路,衝到河道中心的一處暗灘上,動彈不得。
“砸碎它!”
魚飛惡狠狠地下令。在他的樓船上,有三支大型拍杆,衝鋒之始,大力水手們已經各就各位,隻等最緊張也最激動人心的一刻到來。
拍竿是利用杠杆原理,在船上建一大型T形活動架,將巨石係上繩索,套於橫杆,一端掛石,另一端人拉繩索保持平衡。當與敵船靠近時,將巨石轉到敵船上空,然後鬆開人拉的繩索,巨石便砸向敵船。巨石可反覆使用,操作靈活。
首先發動攻擊的是渤海叛逆,絞車弩釋放的弩箭或帶著可怕的呼呼聲從“魚飛號”船頭上飛過,除了濺起些波浪,毫無用處。
這樣的結果很正常,“魚飛號”以船頭相迎,暴露給敵人的正麵達到最小化,再加上距離過近,渤海叛逆的絞車弩難以產生威脅。
絞車弩的另一個讓人蛋疼之處是發射準備時間,趁著這個空隙,“魚飛號”駛到了擱淺的鬥艦身邊。
鬥艦上敵人的呼叫清晰可聞,瘋狂投來的短矛和斧頭如飛蝗。
垂死掙紮而已!魚飛冷笑,手裏的鼓槌狠狠敲下,身前的大鼓發出震顫人心的“咚咚”聲,掩蓋了他嘴裏的怒吼。
砸!
二號位拍竿的水手讀懂了鼓聲命令,集體鬆開手中的繩索,淩空於鬥艦之上的巨石無情落下,準確與鬥艦親吻。
“轟!”
震耳欲聾的巨響聲中,鬥艦悍然斷成兩截,轉眼沉沒。破碎的木塊,掙紮的落水者,徒然抗拒著被暗流漩渦吞噬的命運。
爽!過癮!
“魚飛號”上全體乘員歡呼,釋放破壞者特有的快感。
報複來得很快,一條走舸仗著靈活速度快,從迎頭平行從另一側靠近。
走舸舷上立女墻,置棹夫多,戰卒少,皆選勇力精銳者,往返如飛鷗,乘人之不及,主要用於突襲和衝擊。
十數支火箭陸續射來,目標是“魚飛號”懸掛的主帆和側帆。
火箭射穿帆布。
神跡發生了。以往過火即燃的景象並沒有出現在渤海人的眼裏,“魚飛號”的帆布無視明火!
渤海人的驚呼怪叫甚至傳入了魚飛的耳朵裏。
愚蠢!知道天朝的火浣布嗎?
魚飛一臉的不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