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酷的法律引起了百姓和士人的普遍不滿,他們依據包括史書、經書等書籍中所記載的先公先王的賢德事跡,紛紛指責或影射秦始皇。已經升任丞相的李斯,認為這些人之所以膽大妄為矛頭直指始皇帝,就是因為書籍的緣故。他給秦始皇寫了一封奏疏,要求焚毀“妖言惑眾”的書籍,下令除了秦國曆史之外的所有史書,以及經書、諸子百家之書等等典籍,無論是官府收藏,還是民間百姓和士人收藏,一律燒毀,隻留下關於農業、卜筮和醫藥的書籍。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見,下令在全國“焚書”,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清洗。燒掉書籍,並不能堵住百姓和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士人們對秦始皇的暴政怨憤異常,流言遍布天下。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禦史到全國各地追查,竟然抓到460多人。秦始皇下令把這些人押到驪山的山穀中,全部坑殺。因為他們絕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後人稱為“坑儒”。“焚書坑儒”事件,使秦始皇失去了士人之心,這也成為秦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秦始皇很喜歡六國華麗的宮殿,所以,每滅一國,他都要讓人將這個國家宮殿的圖樣畫下來,在鹹陽照樣仿造。六國華麗的宮殿並不能滿足秦始皇的無限欲望,他曾經想造一個龐大的苑囿,西起雍、陳倉,東麵延伸到函穀關,麵積近千裏,最後被侍從、侏儒優旃勸止。盡管如此,秦始皇還是建了大量奢華的宮殿,僅鹹陽周圍就建有宮殿270多座,關外行宮400多座,關內300多座。修建這些宮殿,當然需要役使大量的勞力。其中,最大最有名的宮殿當屬阿房宮。根據《史記》記載,規劃中的阿房宮前殿東西長500步,約合700米,南北寬50丈,約合115米。這個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調用勞動力70萬人。到秦始皇死在出巡路上,阿房宮尚未建成。另一個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陵墓——驪山墓,每年也用勞力70多萬人。再加上其他工程,如建長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發等,每年參與服役的人數竟然達到300餘萬之多。男子不夠用,就征發女子(秦朝因為實行法治,反對儒家思想,沒有像後來那樣限製婦女從事公共活動)。秦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左右,被征發營造宮室、墳墓,守五嶺,築長城,戍邊等,總數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實非人民所能承受。至秦始皇末年,農民起義已經接近爆發點。
秦始皇稱帝後,知道死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驪山營造大墳墓;又希望或者可以不死。為此,他派出很多方士去求仙找藥,如讓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日本即是一例,為此浪費大量財物。方士妖妄,勸他隱藏修煉,因此又造許多宮室。他造長城,巡遊四方,大都是受方士的唆使。他到碣石(今河北秦皇島一帶)一次,到成山(今山東膠州半島成山角一帶)兩次,就是因為傳說這些地方是神仙常來的地方。秦始皇出巡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至今,許多地方還存有秦始皇出巡時留下的石刻,如著名的泰山石刻。這些石刻主要是為秦始皇歌功頌德,宣傳秦朝統一天下、進行各項改革的曆史功績。秦始皇每出巡一次,都會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鬧得百官黎民不得安寧。
一次,他南巡到衡山,舟行至湘山(今湖南嶽陽縣西南)遭大風。秦始皇大怒,使刑徒3000人把山上的樹全部砍光,隻是為了向湘神表示皇帝的威力。公元前221年,有一塊隕石從天而降,有人便趁機在上麵刻了詛咒秦始皇的一句話:“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禦史嚴厲追查刻字的人。追查未果,禦史便將隕石附近的住戶全部處死,又將刻有字的隕石毀壞,但這絲毫不能挽救秦朝滅亡的命運。
沙丘政變
“山雨欲來風滿樓”,是秦始皇臨死前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當他客死在沙丘之後不久,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農民起義就爆發了。起義的發生,並不是偶然的,而是自始皇統一中國以來積累的社會矛盾的總爆發,是始皇暴政的必然結果。當初秦始皇兼並諸侯,一統中國,順應了曆史發展的潮流,因為當時的中國,長期分裂,久經喪亂。春秋戰國400多年之間諸侯爭霸,合縱聯橫,天下擾擾,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民心思治,民心思安。如果不經過長時期的休養生息、長時期的恢複,社會是很難繼續向前發展的。但是,秦始皇所實行的政策,卻是反其道而行之,舉全國之力,修建宮殿,修築長城,開拓邊疆,開辟馳道等,全然把新國家當作一個新的戰場——全民參與曠日持久的“土木工程”戰爭。早已經厭倦了戰爭的百姓,如今又參與到這一場更大的“戰爭”之中,除了反抗暴秦,他們似乎別無選擇。
公元前210年,嬴政進行最後一次巡遊,同時也是他的死亡巡遊,危若累卵的秦王朝滅亡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數了。這次巡遊,隨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和他最喜歡的小兒子胡亥。返回途中,一向身體健康的嬴政在平原津(今山東德州)突然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平鄉、廣宗一帶),病情非但沒有好轉,而是加重了。秦始皇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這才慌了手腳,急忙命令李斯起草詔書,並將詔書和傳國玉璽遞送給長子扶蘇,催促扶蘇立即趕回鹹陽,主持喪禮。當李斯草擬好詔書呈交嬴政審閱時,嬴政已經死去了。此時,扶蘇又在哪兒呢?原來扶蘇曾經勸說過秦始皇:“現在天下剛剛統一,邊境上的民眾還沒有徹底安定,士人們也都推崇儒家的主張,而父皇卻用嚴酷的法律治理天下,兒臣擔心會令天下不穩。希望父皇能認真考慮,改變政策,安定人心。”扶蘇的話可謂句句在理,但是秦始皇又哪裏聽得進去,反而斥責扶蘇多事,將他派往邊境的軍隊裏做監軍,和大將蒙恬一起抵禦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