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轟然倒塌:秦朝覆亡真相(3 / 3)

秦始皇死在了沙丘,隻有隨行的李斯、趙高和胡亥知道此事。他們心中各懷鬼胎,明爭暗鬥。李斯因秦始皇死在外地,生前又未立太子,唯恐引起天下大亂,所以決定秘不發喪。做過胡亥老師的趙高為了篡奪朝政大權,準備改立胡亥為秦朝的皇帝。因此,他不僅扣下秦始皇給扶蘇的書信,竭力慫恿胡亥奪取王位,而且還以官祿權勢為誘餌,對李斯進行威逼利誘。胡亥能夠登上九五之尊,何樂而不為呢?李斯為了保全自己,終於失節妥協。於是,趙高就開始一步一步地實施自己的陰謀。首先,他假造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自殺。接到詔書後,扶蘇便自殺而死。接著,趙高將嬴政的屍體放在車中,關上車門,拉上車簾,讓百官以為秦始皇仍然活著,帶領大隊人馬匆忙往鹹陽趕去。路上,又出了點小小的插曲。因為天氣炎熱,屍體腐爛發臭。趙高派人弄來大批鮑魚,命令每輛車上裝鮑魚一石,以混淆屍臭。終於安全抵達鹹陽,趙高這才宣布發喪,並擁立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趙高擁立有功,從此把持朝政,橫行無忌,就連胡亥也隻能聽從他的擺布。

胡亥即位後,在趙高唆使下,殺死公子公主22人(秦始皇子女)、大將蒙恬蒙毅兄弟以及許多大臣。第二年,又以謀反的罪名腰斬李斯,滅其三族。秦二世以累累白骨企圖鞏固其帝王寶座,暴露了他殘暴的本性。對於普通百姓的殺戮,秦二世更是毫不手軟。在埋葬秦始皇時,他擔心修建驪山墓的工匠會泄露地宮玄機,竟下令將全部工匠閉死於墓中。不僅如此,他還大興徭役,加重賦斂。始皇死後,他繼續調集大量的勞力,加緊修建阿房宮、直道和馳道。為了加強對關中地區的統治,他又征調五萬人屯衛鹹陽。秦二世還竭盡所能地享樂,他豢養了大批狗馬禽獸,以供遊獵之用。橫征暴斂與荒淫無道,與秦始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秦二世是一個終日沉湎於享樂的昏庸皇帝,他聽信趙高的一派胡言,把一切朝政都交給了趙高。二世以為從此可以窮奢極欲一輩子,趙高以為從此可以篡奪帝位。中央集權的秦朝廷,實際上隻剩下秦二世和趙高兩個獨夫了。一天,趙高為了考驗朝中誰服他,誰不服他,就牽了一隻鹿上朝,對胡亥說:“陛下,我弄到一匹馬,特來進獻給您。”胡亥哈哈大笑:“愛卿在開玩笑吧!這明明是隻鹿,怎麼是馬呢?”趙高板著臉,一本正經地說:“是馬,請大家認吧。”許多大臣懼怕趙高,就附和著說是馬。這就是曆史上“指鹿為馬”的故事。從此,趙高更加為非作歹,朝廷上下再也沒有一個人敢說個不字。

陳涉首義

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下令征調貧民去戍邊,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也在征發之列。他們和另外九百個貧苦農民,在兩個將尉押送下,到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守。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當他們走到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東南大澤鄉西南)時,遇到大雨,道路不通,無法繼續前行,延誤了到達漁陽的日期。按秦律,如果戍卒不按期報到,必定斬首。於是陳勝便和吳廣私下商議道:“趕到目的地,或者逃亡,都不能免於一死,不如趁此作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情。”為了堅定大夥兒對陳勝的信心,發動戍卒跟隨自己共舉大事,他們便暗暗在帛上書寫了“陳勝王”三個字,並把它藏在魚腹中。戍卒在剖魚時發現帛書,非常驚異。他們又在深夜,到附近祭祠中點上一堆火,並模仿狐狸的聲音,大呼“大楚興,陳勝王”。這“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的辦法十分有效,戍卒們私下紛紛議論,覺得陳勝不是一般人,覺得跟隨陳勝就有活路。

於是,900個戍卒“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以“大楚”為號,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組成了一支手持木棍、農具的起義隊伍,樹起了反秦的大旗。為了發動更多的群眾參加起義隊伍,他們就用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國大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就在大澤鄉燃燒起來了。

陳勝稱王以後,逐漸驕傲和貪圖享受起來,以至最後脫離了勞動人民。陳勝的驕傲,使他同群眾的距離愈來愈遠。從此以後,曾經與陳勝共患難的“故人”都紛紛離開他,而他隻信任朱房和胡武等人,有功者不能賞,有罪者不能罰,對於同朱、胡有私怨的人,則任意加罪,結果失掉了人心。當章邯率大軍逼近陳時,陳勝已經沒有多少兵力。公元前209年12月,農民軍的根據地——陳失陷。於是,陳勝率一部分隊伍且戰且退,卻不幸被駕車的莊賈殺害。

從陳勝首義到敗亡,雖然隻有六個月,但反秦的浪潮自此洶湧,不可遏止。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四麵楚歌聲中在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自刎,漢王劉邦乘勢雀起,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極大典,定國號為漢,最終摧毀了秦的統治。

(此文摘編自《天朝落日》一書。彭勇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