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的誘惑(3 / 3)

南華的野生菌產業正在形成氣候。前麵已經介紹,南華現有野生菌交易市場3個,野生菌加工企業14個,但這些數字還將不斷增加。2012年初,我隨縣委陸書記去調研一個項目,我被這個項目驚呆了。這個項目就叫“野生菌王國”,由攀星集團下屬的南華攀星野生菌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集野生菌產地交易中心、深加工物流中心、特色旅遊資源目的地於一體,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野生菌產地交易中心和國內最專業的野生菌深加工物流中心。項目劃分為五大片區,由野生菌主題廣場、民族服飾及工藝品商業區、野生菌幹貨及土特產區、野生菌公園、野生菌博物館、餐飲區、鮮貨交易區、冷凍加工區、物流配送區、滇中文化風情商業區、住宅區、酒店區、中心廣場等14個功能分區組成。擬投資6.5億,工程占地520畝。我看了設計圖和效果圖,旅遊購物區就像童話世界一般美麗迷人。野生菌能做成如此這般的大項目,超乎我先前的想象。工作人員給我們發放了企業和項目的宣傳冊和動漫形式的“野生菌王國”係列讀本之《魯布魯卡與阿喜卓》《蘑菇城堡的傳說》,這些冊子印製精美,特別是兩本動漫讀物,卡通人物造型,時尚、動人。來自成都的創意人員還給我們介紹了整個項目的創意思路,並重點介紹了給項目注入文化內涵的一些做法,還播放了剛剛製作完成的動畫片《魯布魯卡與阿喜卓》,看後有些震撼人心。《魯布魯卡與阿喜卓》的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很早以前,在雲南中部偏西一帶,曾經存在過一個蘑菇王國。王國的核心是一座龐大的建築群,稱為蘑菇城堡。在這個城堡裏,住著王國的國王、王後、王子和公主。蘑菇王國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野生的蘑菇。國王掌握著整個王國的蘑菇采摘權,並將收取來的這些蘑菇進行加工,然後運往海外,換回國王需要的物資。有一年,蘑菇王國發生內亂,正在危急關頭,兩個外鄉來的孩子用一種叫馬布的神奇樂器化解了這場危機。這兩個孩子男的叫依烏,女的叫白嫫,分別來自滇中的烏村和白村,當時兩個村子正在械鬥,他們是尋找能夠解除村莊魔障的神奇蘑菇而進入蘑菇王國的。他們在蘑菇王國裏經曆了種種奇遇,最後如願以償地得到了神奇蘑菇。顯然,這是一個童話般的虛擬故事,但似乎又有某種遠古時期雲南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質。我想,當“野生菌王國”建成後,這樣的動漫係列,肯定能吸引眾多的孩子到來。這個項目讓人期待,可惜因資金原因工期一再往後推。以生產鬆茸養生茶係列為主的南華新世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生產野生菌高端*為主的南華縣咪依嚕天然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野生菌加工企業同樣也贏得人們的稱讚。這些企業稱得上是南華這個“野生菌王國”的夢幻工廠。有一天,我無意間進入了一個村民小組的野生菌加工廠,近200人正在忙碌,手頭盡是白牛肝菌,分工合作,有的用刀削去菌根的泥土,有的給菌子分類,有的把菌子切成片,有的則把菌子切成丁,最後把菌子放入冷凍庫速凍。據老板介紹,這些菌子全部出口意大利,今年有15噸的訂單。然而,這個村民小組的野生菌加工廠並不在前麵提到的14個野生菌加工企業之列。

菌子的誘惑就是南華的誘惑。在南華,我和大家吃菌子、說菌子、寫菌子,不厭其煩。寫到這裏,我又想起了作家張長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關於在雲南吃菌子的文章,作者最後說一直沒有吃過雲南人稱為塊菌、豬拱菌的鬆露,似有萬般歎息。我雖然多年前便品嚐到這一美味,但我想,老作家張長小時候肯定吃過柳樹菌,而我卻一直沒見過柳樹菌,這成為今年我在南華夢想實現的一個心願。2013年8月,我終於如願品嚐到了柳樹菌。因為我是一個嘴很饞的人,多次和南華的同事們說起想吃柳樹菌,並懇請他們如有機會一定帶上我。8月底的某一天,副縣長李俊打來電話,說雨露村的老書記找到了一點柳樹菌,邀我們前往品嚐。我們便驅車前往。柳樹菌白色,略帶黃,傘大杆長,和我先前提到的“形似香菇”有所不同。老書記說這隻是柳樹菌的一個品種,柳樹菌至少有三種。飯桌上端上的柳樹菌做成了湯,和雞蛋煮在一起,味鮮,有雞的味道,嚼在嘴裏又有點茶樹菇的感覺。

2013年7月於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