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曉日。
城東十裏,金雞山應猶在,日出如昨,但哪一座山是以金雞命名的呢?人們已經說不清楚了,而滿山梧桐的地方也已不存在。金峰曉日似乎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珠盤疊翠。
城北十五裏,山勢盤旋,綠樹成蔭,隻聞米依魯風情穀,未聞珠盤山。
桂井飄香。
桂花井聲名猶存,但花不常在,亭亦就廢。井水枯竭,美景逝矣。
古城煙雨。
和子城舊址安在?鎮川橋幾經風雨。淡煙籠樹之景遠去。
寒泉映月。
城西五裏,西山無泉,西山寺正在重建。寒泉不可重生,勝境永遁。
鸚鵡來青。
鸚鵡山依舊,秀色可餐。有鸚鵡山公園承前啟後,今人之福也。
苴水盤龍。
龍川江就在南華城邊,正在建設濱河大道,將成為南華民眾休閑之地,但“水波漾漾,秋濤洶洶”的情景已一去不複還。
平橋煙柳。
平橋猶存,河道依舊,隻是水波不興,垂柳消失。但這是最具恢複前景的一處景觀。
翠擁層樓。
當年的層樓已不存。城市擴建,高樓林立,登樓遠望,詩意無存。
東浦塔影。
蕩然無存。東浦塘在新的城市中消亡,而文峰塔也在解放後倒塌。
秋江疊嶂。
禮社江流經今羅武莊、五頂山、紅土坡、馬街諸鄉鎮,兩岸植被不佳,穀底江水幾近枯竭,美景難再。
石罅洞天。
今兔街鎮大古木村一帶有多個溶洞,乃“石罅洞天”所謂“仙人洞”,尚有開發前景。
寒溪漱玉。
見性山在城北,自然景色變化不大,有開發價值。
溫泉競浴。
黑泥潭溫泉在今一街鄉,如今仍是四周百姓洗浴的地方。
雲鎖澄潭。
今馬街鎮有阿七村,應為龍潭所在地,但這一帶已經沒有聽說有遠近聞名的龍潭了。
鬆林古寺。
小天台山今屬楚雄市,已沒有什麼聲名。
石鼓春喧。
石鼓村今屬楚雄市,為一普通村莊。
天台鬆濤。
此景似於“鬆林古寺”同。
由於滄桑變化,久野先生筆下的南州勝境有的已經消失,今人已無福欣賞;有的雖然還在,但由於審美情趣的時代差異,已不是人們感興趣的景觀。一百年,於人的一生是個漫長的時間,久野先生為病中的父親作畫的情景似乎已經遙遠,他筆下的南州勝境看上去有些蒼茫、遼遠,甚至陌生。一百年,在曆史的長河中不算長,時代變遷,江山依舊,但江山的一點點改變,留給人的卻是無限的感慨。今天的南華人是建設者,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建設美麗南華。今天的南華人更是保護者,倡導生態文明,保護自然環境。放眼今天的南華,用現代人的眼光審視,我們還有哪些可以讓人流連、可以讓人忘懷的勝境呢?綠樹成蔭的鸚鵡山公元、標誌南華的菌子山、水波蕩漾的毛板橋水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鍾山、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相輝映的米依魯風情穀、平橋煙柳舊景的遺存靈官橋、車水馬龍的南華縣城等等,是今天南華的勝境,是南華遊子們的牽掛。百年前的南華與現實的南華孰美?我想,山水之美今不如昔,而人文之美則今勝於昔。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時代的脈搏在這裏跳動,南華與全國、與世界同步前行。南華之美是時代之美、發展之美、精神之美。
讀久野先生的《南州勝境圖》,一方麵,讓我接受了一次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另一方麵,百年前的南華美景令我陶醉。同時,《南州勝境圖》也讓我有了許多思考,關於發展與保護的思考、關於給子孫後代留下什麼的思考、關於什麼是美景的思考。今天,遊子思鄉最牽掛的是什麼?今天,如果一個即將客死他鄉的遊子在病中還能找到可以止痛的故鄉勝境嗎?今天,我們還有過去常說的回頭山嗎?
2013年5月於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