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勝境今何在—讀久野《南州勝境圖》(2 / 3)

古城煙雨

古和子城在州東二裏,舊建東嶽廟於其地,右有鎮川橋,左有鎖水塔。雨中登高遠望,煙樹溟濛,樓閣參差,如披圖畫。題曰:和子舊城,勝跡孔多。群山繞岸,石壁臨河。淡煙籠樹,疏雨乍過。登高覽勝,詩思如何。

寒泉映月

城西五裏西山絕頂有寺,寺旁有泉水極清,月照水中,光華四映。題曰:爰有寒泉,西山絕頂。皓月臨空,天高地迥。金波下映,青光炯炯。誰扣禪關,山僧未醒。

鸚鵡來青

城西鸚鵡山魏然聳秀,林木翁蔚,嵐光下映。城閣有排闥送青之勢。題曰:岧嶢鸚鵡,城西畫屏。孤峰突起,高插青冥。蒼蒼鬆竹,環繞山亭。雲收雨霽,滿閣來青。

苴水盤龍

龍川江一名苴水,曲折東流,勢若盤龍。題曰:龍川之水,曲似盤龍。春波漾漾,秋濤洶洶。夾岸煙樹,環拱高墉。登城一望,清賞可供。

平橋煙柳

城西六裏有平彝橋,跨白龍河上,兩岸多古柳,行人每憩於此。題曰:白龍河水,通以平橋。驛程來往,過客連鑣。煙籠古樹,絮撲征軺。一枝折贈,別緒條條。

翠擁層樓

州城正中有三層樓,登樓眺望,遠岫列窗,真勝概也。題曰:城之中央,層樓高聳。開窗遠眺,群峰遙拱。煙樹蒼茫,雲泉沸湧。浮翠千重,四圍環擁。

東浦塔影

東浦塘在城東二裏,天空雲淨,水波不興,文峰塔倒映其中。題曰:城東浦塘,碧波數傾。左倚東山,右峙西嶺。雲斂天開,浮圖倒影。水波不興,留連光景。

秋江疊嶂

州南阿雄鄉禮社江水所經,兩岸皆崇山峻嶺。題曰:南鄉江景,亦足壯觀。洪濤巨浪,疊嶂層巒。秋水時至,煙霧彌漫。雲林妙筆,寫入毫端。

時代造就的美景—毛板橋水庫。

石罅洞天

州南阿雄鄉大古木山有仙人洞,詳《地理誌略·山水篇》。題曰:州南石洞,仙人錫名。廣可百畝,怪石崢嶸。天關上漏,潭水下橫。別開世界,福地天生。

寒溪漱玉

州北十裏見性山,響水河出焉。沿溪多石,水聲淙淙,足供清聽。題曰:山名見性,別有洞天。鬆蟠澗底,雲繞峰巔。淆之不濁,石上清泉。琤瑽激漱,鳴玉鏗然。

溫泉競欲

州西英武鄉黑泥山有溫泉,人多來浴,詳《地理略·山水篇》,《祠祀略·俗祀篇》。題曰:黑泥之山,危峰排列。秋不凝霜,冬鮮積雪。其有溫泉,如湯之熱。解衣就浴,竟體清潔。

禮社江,當年美景不再。

雲鎖澄潭

州南阿雄鄉七村河有龍潭,地極幽僻,詳《地理略·山水》篇。題曰:厥有龍潭,在州南境。徹底澄鮮,中無藻荇。不見天光,隻有樹影。白雲初晴,橫鎖高嶺。

鬆林古寺

州東四十裏小天台山有傳宗寺,萬鬆蒼翠,泉石清幽,亦佳境也。題曰:曲徑通幽,蒼鬆簇簇。中有蘭若,高僧所築。幾杵疏鍾,千株古木。有客來遊,賞心悅目。

石鼓春喧

州東石鼓村,唐蒙氏所立石鼓縣也,元時廢。詳《建置略·城池篇》。題曰:石鍾不鳴,激之有風。石鼓不鳴,扣之以桐。城名石鼓,欠舍之東。泉喧春澗,珠玉玲瓏。

天台鬆濤

州東北四十裏亦雲小天台山,有傳宗寺,清僧性善所建。題曰:南州有山,曰小天台。淙林寺古,徑嶺菱苔。鬆濤刷耳,萬壑驚雷。聲起何處,天風送來。

久野先生的《南州勝境圖》於1920年出版,在自序中久野先生提到這些畫作已保存了20多年,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南州勝境圖》的創作時間當在1900年以前,距今已一百多年。這一百多年,曆經清朝、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可稱得上滄桑巨變,當年久野先生筆下的南州勝境還在嗎?如今生活在南華的人們還知道這些令當年的遊子魂牽夢繞的美景嗎?我想探尋這個問題,但憑我對南華的認知水平,我知道尚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隻好草草作個交代。

鸚鵡山公園景色秀麗,是當今南華人的休閑之所。

大鍾山自然保護區。

我想說的是,首先,天地不變,日月不變,山形地貌不變,但水有流有斷,草木有生死輪回,山水美景就會有變。其次,久野先生在昆明創作《南州勝境圖》,憑借對南華山水的熟知,正所謂心中有丘壑,筆墨揮灑成就勝境,但於現實恐有出入。再次,中國人有江山如畫之說,也就是說現實的江山不如畫中美景,因為中國的畫家可以通過散點透視的筆法再現江山,因此,久野先生筆下的南州勝境比現實的南州山水更美。基於以上認識,我想,在久野先生創作《南州勝境圖》一百年後的今天,要想看到久野先生筆下的18美景,可能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