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勝境今何在
—讀久野《南州勝境圖》
久野,人稱久野先生,乍聽起來像日本人的名字,其實他是清末民國初的南華人,姓徐,名汝恒,字久野。關於久野,查不到太多的資料,也許他就是因為畫了《南州勝境圖》而被後人記住的,那麼他應該是以畫名傳世了,但實際上他更是以孝子留名的。《南州勝境圖》是孝道的產物,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揚,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久野先生創作的《南州勝境圖》原稿不知是否還存留人間,我們今天所見《南州勝境圖》是民國九年,即1920年的石印本。《南州勝境圖》描繪的就是當年鎮南州境內的山水美景和人文景觀,共有18幅。這18幅圖是由南華舊誌所記鎮南八景、新增鎮南八景以及久野先生自題二景構成,囊括了過去南華人心目中的主要景觀。從今人的角度看,這並不是南華美景的全部,因為,舊誌所謂前八景,大多集中在今天的龍川鎮。當然,後八景關注到了南華南部偏遠之地的風景,也算是一種進步。八景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化現象,各地都有八景,都是文人們吟詠的對象,存在湊數的問題,南華有新舊鎮南八景,在八景文化中似乎更勝一籌。久野先生在新舊八景之外再加兩景卻並非湊數,因為《南州勝境圖》有其特殊的創作背景。
南華鄉間迷人的洋芋花。
《南州勝境圖》有久野先生的自序,有趙藩等人的題跋,可以清楚地了解創作背景。久野先生的父親徐雨峰是南華的一位飽學之士,常年在外謀生,晚年得了病,於是僑居昆明治病。因身體有病,不能回到故鄉南華,老人思念故鄉,常常感歎。久野先生早晚服侍在老人身邊,深知老人思鄉心切,為求得老人心靈的安慰,久野先生抓緊時間創作南華舊誌所記鎮南新舊八景並自題二景。久野先生把畫好的18景裝訂成冊,取名《南州勝境圖》,然後拿給老人看。老人看到《南州勝境圖》,心情大好,仿佛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暢遊在鸚鵡山中、白龍河畔,忘記了病痛。20多年後,久野先生在為《南州勝境圖》作自序的時候說道:《南州勝境圖》猶存,而我已經見不到父親了,想起當年侍奉病中的父親,我每每拿出《南州勝境圖》,以博取父親一天的歡悅,這樣的舉動,現在想做也不可能做到了。因此,當我每一次展開《南州勝境圖》,辛酸、感傷的心情不禁湧上心頭。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南州勝境圖》不是一般意義的風景圖冊,它是遊子的心靈慰藉,是至孝至愛的典範,感人至深。姚安甘德柄在跋中說:“覽是圖者,勿徒作摩詰輞川觀也。”也就是說,觀看《南州勝境圖》的人,千萬不要隻把《南州勝境圖》當做一幅山水畫來看。正因為《南州勝境圖》特殊的創作背景,才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南州勝境圖》在人們的關心、鼓勵下得以出版傳揚。雲南的幾位頂級文化名人都參與到《南州勝境圖》的出版中,圖冊名“南州勝境”4字由石屏袁嘉穀題寫,昆明吳琨於扉頁題“久野畫勝”4字,劍川趙藩有題記,昆明陳榮昌為久野先生畫像題詩,姚安甘德柄作跋,陳度、趙鶴清、由雲龍、周鍾嶽等為勝境圖書寫題句。《南州勝境圖》的出版,稱得上是民國時期雲南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久野先生的一片孝心客觀上為南華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曆史資料,同時,也是南華的一份不可多得的藝術遺產。久野先生創作《南州勝景圖》所本舊誌應該是光緒《鎮南州誌略》,所謂舊八景即陳元康熙《鎮南州誌》首創,新八景則由《鎮南州誌略》總纂甘孟賢新增,新舊八景的題辭均出自甘孟賢。《鎮南州誌略》對前八景的描述與康熙《鎮南州誌》並不完全相同,可能是流傳過程中的增刪。久野先生作畫,並請多位文化名流依照誌書的描寫和題辭給畫作題書。18景依次為:
金峰曉日
州東十裏金雞山,高出群峰,日初出即照耀山嶺。題曰:金雞之山,一峰特起。呼吸可通,去天尺咫。曉日初升,霞光如綺。朝陽鳴鳳,梧桐生矣。
珠盤疊翠
城北十五裏珠盤山,峰巒盤疊如珠。題曰:山名珠盤,峰回路轉。一串牟尼,曲折深窅。積翠重重,青光了了。靜憩林蔭,時聞啼鳥。
久野先生《南州勝境圖》所描繪的《金峰曉日》。
古城煙雨。
寒泉映月。
秋江疊嶂。
桂井飄香
城東五裏桂花井,水甘洌,井上舊有丹桂二珠,旁有八角亭,今廢。題曰:八角亭古,雙桂花芳。花不常在,亭亦就荒。滄桑屢易,水味如常。汲以修綆,滌我詩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