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地方黨報從業人員職業倦怠現象
政工園地
作者:吳小兵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必須牢記,隻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隻有居安思危、勇於進取,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新形勢下,黨麵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麵前。”聯係《蕪湖日報》編輯部的工作實際,不斷提高地方黨報管理科學化水平,克服采編人員的職業倦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以人為本,是鞏固地方黨報主流媒體地位、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抗風險能力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一、地方黨報從業人員職業倦怠現象不容樂觀
所謂職業倦怠是指在職業環境中,個人在工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身心疲憊、工作投入低、不良的服務態度和人際關係等狀態,它是任何類型的職業群體都可能隱含的職業症狀。新聞從業人員職業倦怠是指采編人員不能很好地應付新聞報道和宣傳任務對自己的要求,進而產生的疲勞困乏或消極怠工的工作狀態,是厭煩或畏懼新聞宣傳工作的一種心理反應。
2012年,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調研組針對包括職業倦怠感在內的5個方麵的問題,先後在山東、福建、陝西、湖北、黑龍江、安徽、湖南、浙江、山西、雲南等10個省份,對當地黨政部門中在職在崗的縣處級以下(含縣處級)公務員進行問卷調查。調研組從“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低落”三個維度對基層公務員的職業倦怠情況進行的分析研究。其中,“情感耗竭”主要反映的是由於工作而導致的個人的疲勞、衰竭狀態,特別是情緒方麵的不良反應;“人格解體”主要指個人刻意與工作,包括工作內容和與工作相關的人保持距離,反映的是個人對待工作對象的負性工作態度和不良的人際關係;“成就感低落”主要反映的是個人對工作勝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降低。據今年初公布的這項調查結果顯示,79.89%的基層公務員存在有輕度工作倦怠的現象。
基層公務員中存在的職業倦怠現象,在地方黨報從業人員中也不同程度存在。2011年《安徽大學學報》刊發調查報告《合肥新聞從業者職業倦怠研究》,該調查報告同樣從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個人成就感三個維度,對包括地方黨報在內的合肥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職業倦怠程度進行測量,研究發現,合肥地方黨報從業人員職業倦怠狀況不容樂觀,個別崗位職業倦怠嚴重。
二、地方黨報從業人員職業倦怠的具體表現和危害
1、工作壓力過大或過低
當前地方黨報工作壓力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有的媒體或崗位因為人手少、任務重、加班多、薪水低、媒體競爭激烈等因素,從業人員常常麵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一些記者因長期疲於應付考核,一些編輯因為長期從事夜班工作,加上個別地方上級主管部門對地方黨報的具體事務幹涉過多,對宣傳報道工作的要求不夠科學合理,使得一些從業人員易出現懈怠情緒,他們中的一些人自嘲淪為“新聞民工”,有的地方黨報人員跳槽頻繁,出現了“鐵打的媒體流水的記者”現象。
與之相反,也有一些地方黨報由於當地媒體競爭不充分,廣告和發行壓力不大,媒體自身管理粗放,定編定崗不夠科學,獎勤罰懶的機製不夠健全,部門過多,人員過剩,管理層次繁瑣,導致一些從業人員工作壓力過低,工作缺乏挑戰性,個人潛能不能充分發揮,同樣容易產生職業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