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感覺工作單調乏味
任何一件事物和工作,都可能產生審美疲勞,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也不例外。剛從事新聞工作頭幾年,一些地方黨報的采編人員往往幹勁十足,記者什麼新聞都想寫,什麼題材都想涉獵,發了稿件往往很受鼓舞;編輯則不僅編稿的時候字斟句酌,還經常主動約稿、策劃版麵,為了製作一條好標題、設計一塊好版麵絞盡腦汁、反複推敲。但幾年下來後,工作能力、經驗各方麵成熟了,往往失去對工作的新鮮感。一些地方和媒體辦報環境不夠寬鬆也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從業人員的工作激情,削弱了他們對新聞理想的追求。如果崗位和職位長期沒有變化,加上自身不注意調整、組織上不加以關心、鼓勵創新的激勵機製又不夠完善,就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往日那種不怕苦、不怕累、勇於探索的精神漸漸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謹慎,新聞的敏感性開始降低,對各種熱點新聞和突發事件見怪不怪,習慣程序化地完成工作任務,每天寫出來的東西、編出來的版麵都出現一成不變的“模式化”傾向。
3、職業成就感降低
新聞工作者被稱為“無冕之王”,社會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往往很高。在地方黨報,大多數從業人員都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依然懷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新聞夢想,十分看中黨報的新聞宣傳工作對社會的影響力,渴望獲得“激揚文字、激濁揚清”的成就感。但也有不少從業人員對現實中暫時麵臨的困難估計不足,對地市黨報的社會影響力期望值過高,一旦工作中遇到挫折、受到委屈和不公正的待遇,就很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和“無能感”,久而久之便易產生職業倦怠。
三、如何積極應對地方黨報從業人員職業倦怠現象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擔負著團結帶領人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任。黨堅強有力,黨同人民保持血肉聯係,國家就繁榮穩定,人們就幸福安康。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麵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聯係新聞單位的工作實際,地方黨報要克服從業人員職業倦怠現象,就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積極帶領廣大黨員和全體新聞工作者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全麵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製度建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爭創一流媒體,進一步鞏固地方黨報主流媒體的地位。
1、堅守黨的新聞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地方黨報要從根本上克服采編人員的職業倦怠,一定要重視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在黨員幹部和采編人員中不斷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教育引導大家居安思危、勇於進取,積極預防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堅守黨的新聞工作者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