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製定一個照顧到全體同學的教學目標
要使學生喜歡數學、學習數學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學生能夠接受所學內容。由於每個同學的數學知識水平是有層次的,要使每個同學聽懂、學會,就必須製定一個讓全體學生都能接受的教學目標,既麵向全體同學,又因材施教,使各層次的同學盡自己所能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從而,在課堂上不是少數而是全體同學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形成了“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才”的教學目標。
3、改革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會學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強製性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數學能否學好,關鍵是看學生對學習數學有無興趣,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誘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數學教師要積極給予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規律,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嚐試。真正掌握獲取新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心智技巧,從而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
4、加大應用數學方麵的投入
一個人數學素質的高低不僅在於他掌握數學知識、數學理論的多少,他能夠解多少難題,而在於他能否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由於以前“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育緊緊圍繞著升學這根指揮棒轉,忽視了學生能力方麵的培養。使我國學生普遍缺乏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出現了“高分低能”現象。近幾年,我國數學教育工作者意識到這一現象的嚴重性,要求在數學教育方麵加大應用數學方麵的投入,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的中考,高考試題增加了應用數學題的力度,這不僅考查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支持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工農業生產及科技方麵的問題,逐步把所學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以“讓全體同學全麵地學好數學基礎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為原則,讓每個同學真正做到“會學”“會用”,同時注意發現和培養學生的特長,並用小組交流,個別輔導相結合等形式,盡量為少數有特長的學生脫穎而出創造良好條件,讓他們人人都能盡自己的能力去發展。為“科技舉國”為社會主義現在化建設培養出大量的、合格的人才,同時要求數學教師要抓住機遇,勇於探索,勇於實踐,不斷提高,不斷創新,深化教育改革,讓素質教育開花、結果,努力把素質教育全麵實施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
(作者單位:全椒縣馬廠中學)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