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一楠的反躬自省(2 / 2)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創業早期一起和員工住過公司、打過地鋪,經曆過長時間2千塊錢工資的生活,甚至連衣服鞋襪破了都不舍得買換的日子,相信很多創業者也會對這種“親子情感”有同感(所以,創業者時而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能太狠)。但正是帶著這種感情做“教練”,後續影響到我在人員調整上的力度,以及在24券後期與董事會與股東方之間的關係。這是我作為第一次創業者所不該犯下的錯誤,需要通過時間與實踐的曆練來打磨。

第四、創業可能充滿危機,在處理危機時,準確而持續的溝通是消除隔閡、確保眾心歸一的最佳途徑。而確保各相關利益方群心群力,是一名職業CEO的天命。24券經曆過許多這樣的危機:2011年10月起,因為資本市場驟冷與資金短缺導致的4500到600人、曆經僅4個月的大幅度裁員,那些日子,是與員工的持續溝通,延續了24券的生命,給予了公司繼續還債和止損的機會;11年10月到12年4月的半年時間裏,因為裁員補償與累積債務償還而導致的現金流吃緊,在賬麵現金連續半年持續虧空的狀況下維持三四百人公司的正常運營,那些日子,是與員工和董事會的持續溝通,延續了24券的生命,給予了公司尋找希望與出路的機會。在2011年10月,2012年3月,與2012年6月三個時間點上,與股東的持續溝通延續了24券的生命,也給予了每一個24券人繼續堅持的理由。24券的創始人與股東間的私人關係在2012年6月前仍舊十分親密,然而,在這最後的一步中,感情超越了理性,我們沒有走好。在這最後的危機前,“父母”卻眼看著孩子死去。我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五、創業者要找好平衡,學習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放棄追求卓越,而是把握平衡。創業者在CEO這一艱難崗位上,需要平衡各方利益關係:股東,員工,客戶,媒體大眾。為此創業必須學會“快中有慢”和“堅中有韌”。我個人風格快人快語,學會“快中有慢”是對於我性格上的曆練。

所謂慢,是在選方向、選策略、選人上,更加謹慎;所謂快,是保持快的執行力。這些往往需要時間的積累:選方向上的“慢”基於對行業的熟悉、對市場的準確把握和理解;選策略上的“慢”基於實戰經驗和戰鬥傷疤;選人上的“慢”基於長期積累的人脈基礎和對核心崗位的把握和管理能力。

學會“堅中有韌”即要學會堅持,因為創業是件低成功概率事件。就像投籃,往往不是一次命中;隻有堅持和積累,才能一次次提升命中幾率,一步步靠近成功。經曆過風雨的船才是好船;經曆過挫折的創業者,才是好創業者。“堅中有韌”也要學會靈活、學會示弱。永遠提醒自己,萬事有你看得到的得與失,也有你看不到的得與失;有時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六、商業直覺和隨之而來的創造力,是一名創業者最有價值,也是最不可取代的核心能力素質。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信息時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學習能力和商業直覺往往是核心決勝因素。學習能力考驗的是創業者累積“強信號”的能力,比拚的是“知”與“不知”;而商業直覺考驗的是創業者累積“弱信號”的能力,比拚的不是“知與不知”而是感覺。創業者與普通職業經理人的核心區別,是在於創業者需要有發現和捕捉機遇的直覺;從無中發現有,從而無中生有。在2009年底,中國或許沒有幾個人知道什麼是GROUPON和團購;是商業直覺,給予了我這個剛從哈佛商學院回來、對國內商業環境一無所知的草根創業者,一個奮力一搏的機會。至今,我無悔。

作為一名創業者,大到對市場環境、對客戶需求、對人的直覺,小到每天大大小小管人理事的決策,都需要依賴於很多這種弱信號,依賴於一些靈感,一些直覺。正因為直覺是個性化的,創業也是個性化的。一件能完完全全用邏輯分析理解個透徹的市場機會,很可能早就被占據了;而如果創業者要開辟新機遇,他必須培養、學會使用和依賴這種商業直覺,在沒有100%完整信息的時候,做出超越市場的果斷判斷。

這是創業的本質,也是創業的魅力。

祝天下每一位有心的創業者,一路走好。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