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

作者:嚴 蘇

美國那邊剛咳嗽,世界跟著就打噴嚏患感冒。這世界真他媽奇怪,看著是各過各的日子,跨海隔洋,八竿子打不著,到頭來卻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拴在一起的。

羅列坐在他的日雜店裏,麵朝馬路,兩眼發呆,跟個傻子似的,半天才眨巴一下。幾天前他的日雜店還人來人往門庭若市,他是董事長、總經理、營業員、會計一身兼,忙起來手腳不停,恨不能變成千手觀音。那時他就想抽空子去人才市場看看,有順眼的招一個回來做幫手。掙不完的鈔票做不完的瑣事,既然當了老板,就不能把自己困在瑣事裏。後來出去一趟,到南方進一次貨,把這事耽擱下來。不想才幾天,國際風雲變幻,他的小店就變得門可羅雀,生意一下子蕭條起來,一天的收入不夠付一天的房子租金,還真的應了電視裏說的全球一體化了。過去聽這話,羅列沒朝心裏去,當搞電視的人嘩眾取寵胡說八道,有意把芝麻說成西瓜,目的是引起人們注意,增加收視率。今天看人家那是登高望遠,具有國際眼光。麻雀不尿尿,各有各的道,不佩服不行。羅列對著熙來攘往的人群瞅望,望久了,眼睛裏動漫似的全是漸離漸遠的後腦勺。這後腦勺有長發有短發,有白發有光頭,沒一個是正麵的。羅列暗罵一句:“我操!”站起身,滿心煩躁地走在貨物間。回想前幾天去廠家進貨,所到之處聽到的都是叫苦聲哭窮聲,說他們的日子每況愈下捉襟見肘,看賬麵是祖國山河一片紅(赤字),想與他結清貨物款。羅列拍著他們的肩膀說,跑了和尚跑不了廟,還怕我賴你們那幾個小錢咋的?我們是老客戶,按照協議來嘛!廠家被他說得不好意思,但是發貨遠沒有往日痛快。現在想這就是信號。羅列老驢推磨似的繞著貨物轉圈圈,轉久了還頭暈,他伸手將幾盞吸頂燈關掉,走出來,“嘩啦”一聲拉下卷簾門,鎖好了甩手走人。站到馬路對麵,羅列抬頭打量他的店鋪,啟功的集字:“太平洋日雜用品有限公司”,一方漂亮的噴繪固定在門楣上方,很招眼。想當初剛做好這塊招牌,好多人跑來打聽價碼,問他通過什麼路子搞到啟功的墨寶,一定花了不少銀子。被問急了,羅列舉手晃一晃。“五萬?”問的人窮追不舍,想討到實底兒。羅列滿臉曖昧,笑而不答。問話者見羅列默認,說道:“招牌是臉麵。好鋼用在刀刃上,這錢花得值!”其實羅列那手語的意思是五百,噴繪的花銷。既然人家要往高處抬,那就順水推舟,將錯就錯吧。這也是抬高自己的一次大好機會,生意場上需要這個。民間有句俗語:人要是走運,跌個跟頭都能撿到大元寶。這塊招牌給羅列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出門辦事是一路綠燈。別人的營業證、稅務證一周才能辦好,而他僅用兩天全部擺平。辦事途中,那些人都用別樣的眼光看他,態度和藹說話可親,他仿佛真的成了上帝。羅列知道,這些都是招牌上那十一個字帶給他的。是啊,一個小地方的人能討到啟功的墨寶,可見他的路子有多厲害。羅列一不做二不休,把招牌字又印到名片上,出門辦事見人就散,還謙虛地說,請多關照!把自己搞得像個日本人似的。

彈指一揮間,日子跟長了翅膀,幾年呼嚕一下就飛過去了。

羅列做的是日雜用品,業務包羅萬象,跟生活掛上鉤的都做。羅列的店名起得好,前麵是“太平洋”,振聾發聵,有站在小城放眼世界的意思;後麵是“有限公司”,一看就是股份製企業,不用說,羅列本人就是董事長了。名人的墨寶加上頭銜,羅列如虎添翼,在商道上披荊斬棘,一路順風。

剛開始羅列做得比較隱蔽,跟做地下工作似的全是暗地操作,那時他還吃著皇糧,是腳踩兩隻船。後來看市場行情好,月收入遠遠超出工資,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又過幾個月,行情依然好,他毅然辭去工作,一心做生意。

那時人是多麼純潔,又是多麼善良啊。羅列去蘇南考察,在百貨商場看電飯鍋款式新穎,比自己家裏的好看,就去廠家洽談。廠家正在打市場,想把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見有人上門洽談,看名片,來者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規格地接待他。通過談判,廠家一讓再讓,最後簽訂銷售協議。是代銷,賣後付款。羅列慢條斯理地把協議書裝進公文包,內心竊喜不已——這就是民間說的空手套白狼啊!不要預付資金,這是拿別人的錢做自己的事,生意哪有不發之理?這樣的生意傻子也會做。舉一反三,由電飯鍋而其他,羅列馬不停蹄,到景德鎮進陶瓷,去浙江永康購鐵鍋,還到一些不出名的廠家,大到電冰箱、洗衣機,小到電水壺、碗筷瓢勺、燈泡電線……貨購得差不多了,就花錢托運回來。貨物上架,他的日雜店就名堂繁多,琳琅滿目了。

羅列做生意有一個原則:大型貨物不多進,小貓釣魚,一次一件足矣,售完再進;小物件適量考慮,總價從不超過五千元。羅列這樣做有自己的考慮,因為銷售協議上寫明,五千元是底數,超出部分要現鈔結算。貨物還沒售出,他可不願掏錢墊付。羅列本是吃皇糧的,手中沒幾個積蓄。話又說回來,即便有現金,存進銀行長利息,也比付給廠家強。

廠家也有廠家的考慮:產品還沒熱銷,沒有形成品牌,多一個人銷售,產品就會多一條出路。五千元墊付資金就當是花錢做廣告。話說回來,墊出去的錢最終還要收回來。這一放一收,等於沒花錢,而且同樣起到宣傳的效果,事半功倍啊。這是廠家的明智之舉!

廠家與銷售商簽訂協議後,不是放手不管,他們有專人定期下去走訪,書麵語叫聽取意見,改進工作,提高產品質量。廠家來人多是先打電話,告知到達時間。羅列心中有數,在來人抵達之前做好各項工作。

這一天,羅列把全家人都調動起來,父親母親齊上陣,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呆著。羅列雖有點弄虛作假,但他的心是誠的。羅列這麼做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贏得廠家信賴,他要和他們長期合作下去。

來人說來就來。是蜻蜓點水式的,最多半天,短則一兩個小時,看看貨物,翻翻台賬,也不吃請,抽支煙喝杯茶抬腳走人。羅列是盛情的,強拉硬拽,百般挽留,當著客人的麵打電話訂餐。店是名店,菜是淮揚菜,全國有名的。羅列對客人說,淮揚菜上過國宴,建國時周恩來總理用此菜招待貴賓。來人一邊握別一邊說,謝謝羅董事長!你的心情我們領了,但是飯不能吃,這是廠規!手拉手來到門外,依依不舍地送走客人,羅列心中的石頭轟然落地。

這年年終,廠家召開銷售人員座談會,羅列受到邀請。會期兩天,表彰先進個人時,廠長親自頒發獎牌。輪到羅列上台領獎,廠長拍著他的肩膀,說他好樣的。羅列明白,廠長的話含有兩層意思:一、因為他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單位雖小,他大小是個頭,與其他銷售人員有明顯區別;二、他的銷售成績斐然,一年不到,售出幾百隻電飯鍋,自己掙了票子,廠家也賺了錢,是雙贏。

這年底盤點貨物,核對賬目,羅列淨賺三萬元。看過去比現在,一年趕上過去三年的收入——這不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的多、快、好、省嗎!乖乖,這條道是陽光大道,羅列算是走對了!

天有不測風雲,好日子還沒有過足,就遇上了國際金融風暴。羅列想風暴就是強台風,刮兩天就會過去,到時就會雲開日出,重見光明。第二天羅列照常營業,他沒有等來顧客,電話倒是丁零零地響了。羅列抓起一聽,是廠家打來的,說他們已麵臨停產,工人拿不到工資,工廠隻發電飯鍋、電水壺,請他務必結清貨款。後來羅列又接到幾個電話,全是供貨廠家打來的,意思都差不多。掛上電話,羅列有虛脫之感,好像要地震。他害怕電話再次響起,於是趕緊關門走人。羅列想此路可能不再通暢,他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趕緊轉行。幾年在生意場裏摸爬滾打,羅列雖沒富到缽滿盆溢,但也是腰纏萬貫。這“萬貫”裏有一部分是廠家的墊底,如果刨除這個,他的“萬貫”就要瘦身縮水——這比割他的肉還要疼痛。羅列與廠家打過幾年交道,不說知根知底,也是了解一二——打電話的人有點誇大其詞,危言聳聽了,那麼大一個企業咋會捉襟見肘呢?他們是駱駝,瘦死了也比馬大。遂做出決定:不結貨物資金,把自己從他們的視野中蒸發掉!此舉不是羅列本意,而是形勢所迫。

羅列做出決定後,一邊甩賣貨物,一邊轉讓門麵。處理完這兩件事,便更改手機號和電話號碼,把自己真正蒸發掉。羅列相信廠家是不會為區區五千元把他送上法庭的,更不會派人追討他。既然捉襟見肘了,就不會花這瞎眼錢。羅列有這個把握。

這是羅列挖到的第一桶金,他要保住,不能有一星半點流失。

隨後幾天,羅列成了忙人,他走街串巷,考察市場,尋找第二桶金。

羅列經商幾年,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算是見過一些世麵。冷靜思考,羅列想他之所以沒能將“太平洋日雜用品有限公司”進行到底,關鍵是他“體弱”,一直靠別人輸血給氧,缺乏抗震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所以美國那邊剛咳嗽,他就跟著打噴嚏患感冒。這就嚴重影響自身的發展和壯大。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羅列想他今後的選擇和定位,要在操作性、實用性、智慧性、長期性上動腦筋,而且要風險小有保障。不圖一時,但求長遠。

開始羅列對娛樂業有興趣,想辦個網吧或者遊戲廳,抑或酒吧、棋牌室什麼的。跑了兩天,了解到這一行業的艱辛——他們掙的是辛苦錢,如果遇上流氓,或者工商、稅務、公安、消防等等能管上你的人來這裏消費,別說掙錢,鬧不好還得小二姐倒貼——賠本,遂改變主意。最後羅列把目光鎖定在“文化”這一新興產業上。

這是後來幾天考察的重大收獲。

在任何一條街道,隻要用心,都能看到不同名稱的文化公司。起初,羅列當是一家連鎖店,就像肯德基、麥當勞、大娘水餃等等吃食店那樣的。既然出來考察,就要弄個水落石出清楚明白。羅列把自己扮成客戶,煞有介事地與人家交談,從交談中獲取信息。幾家跑下來,羅列心中有了底——所謂文化公司,說白了就是廣告公司。他們都依附一家媒體,靠廣告吃飯,這是他們的共同點。不同點視依附的媒體而定:品牌報刊,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偏重發行;想打開市場,進入讀者視野的講究時效,注重特大新聞;理論性強的則靠山吃山,聘請“槍手”,守株待兔,為不同職業的人撰寫論文,論文按字收取版麵費……條條大路通北京,大家為了掙錢這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條道上來了。見一斑而知全豹,從“黑馬文化公司”出來,羅列“噗嗤”一聲樂了:什麼文化公司?全他媽的掛羊頭賣狗肉,剝皮見核,說白了就是拉廣告掙鈔票。這世道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看他們活得都挺精神,既沒打噴嚏也沒患感冒,羅列動心了。讓羅列動心的另一個原因是,從事“文化”,無疑就與文化結了緣,受其熏染,創辦者也就脫胎換骨成了文化人。還有就是辦文化公司不需大的投入,租一間房,置一張老板桌、一把老板椅、一台電腦、一部電話,就能開門營業。他考察多家都是這樣,一個模子拓出似的。當然了,手頭寬裕者可以租大一點的房子,室內配置的檔次可以高一些。東西是自己的,肉在鍋裏,它們又不會長腿跑到別人家裏去。換句話說,這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向客戶展示實力的最好機會。有真知灼見,想把事業做大做強的人應該有這個氣魄。問題是羅列目前還是門外漢,對這一行當一竅不通。當然了,像羅列這樣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過的人,是不會被尿憋死的。嘴巴是老師,眼睛是老師,社會是老師,不會可以問可以看可以學。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羅列信心十足,想不要多久,他就會崛起,被社會所知。目標明確,幹事就有了奔頭,羅列想走捷徑,早日打出自己的品牌,於是別出心裁地把自己的名字與公司的名稱融為一體。不幾天,一家“羅列文化傳播公司”在這座城市的一條重要街道掛牌成立了。

這個名字好啊,古意典雅,朗朗上口,與文化水乳交融,一看就非同凡響。這是智慧的象征。

辦“太平洋日雜用品有限公司”時,羅列手頭緊,注冊資金三萬元,其中一萬元還是求哥拜姐借來的。現在注冊資金要十萬,羅列不求人也拿得出。過去辦過這事,現在再辦是輕車熟路。也是兩天,營業證、稅務證就順利到手。招牌字羅列沒再用啟功的,老先生前幾年仙逝,用了怕別人說三道四,說他做假討故人便宜,牽扯到過去,壞了名聲那可劃不來。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有損自己聲譽形象的事不能幹。既然入了新行當,就要左看右看,取人之長,為我所用。走上街頭,羅列發現好多招牌字都出自當地書法家之手。請書法家寫字要付潤筆費,一個字要幾百元,名氣大的要上千元,羅列不想花這冤枉錢。那天他上網,在百度裏搜索,看到開國總理周恩來的字,心頭一動,有了想法。總理是偉人,是世界名人,最主要的是家鄉人,當地報紙用他的字做報頭,高校用他的字做校名(都是集字),儒雅文氣,美觀大方。偉人是世界的,更是中國的,別人能用他的字做招牌,羅列想他應該也能用。這樣一琢磨,羅列就上網搜尋,很快就把他所要的幾個字找齊了。接下來是下載、存盤。

羅列用偉人的字做招牌,熱了一街人的眼,其影響比過去用啟功的字還要大。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行中有人說,此人是“文化”產業界的一匹黑馬,大夥提防點,別被他踢著。

說話者很有預見性,不久就有人被他踢著了。

“羅列文化傳播公司”坐落在健康路首,離市委和政府的辦公地點僅幾百米。擇址這裏,羅列有著自己的考慮:首先,市委和政府是一個地方的最高權力機構,也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像北京一樣,是人們仰望和向往的地方。羅列從報紙和網絡了解到,好多從事文化和文藝的人都是先到北京漂泊打拚,後來才成名成家,否則很難有今天的名氣。從這一點說,去“中心”打拚是一條捷徑。其次,既然從事“文化”事業,就得靠近“中心”,多經受政治和文化的熏陶,熏陶多了,耳濡目染,文化的氣味就會濃鬱,古人說的近朱者赤就是這個意思。第三,靠近“中心”,毋須多言,可信度自然也高。有了可信度,事業才會發展,財源才能旺盛。

還有一件事羅列做得也很高明。他考察過多家公司,格局大同小異:進門一張老板桌,桌上放置一台電腦、一部電話等辦公設施,正麵牆壁上掛一幅字或是山水畫做裝飾。羅列稍稍變化,品位一下子就凸現出來。羅列經商時,見多了商人,一些商人書沒讀過幾本,渾身銅臭,窮得隻剩下錢了,卻附庸風雅,花高價購買名人字畫,把客廳裝點得花花綠綠,像個拍賣行,庸俗得很。受此啟發,羅列獨出心裁,改字畫為地圖,一張中國的,一張世界的,並排掛到牆上,簡潔大方,氣勢磅礴,給人一種站在中國放眼世界的胸襟和氣度。

大事辦得差不多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東風就是媒體,到底與誰合作,讓羅列頗費躊躇。羅列是這樣理解的:找媒體等同於姑娘找婆家,好媒體就是好婆家,找到好婆家才會日月富裕,幸福一生。誰是好婆家,當然是影響大有地位的強勢媒體了。眼下媒體多如牛毛,要找最低也是省級,最好是國家級的。奶大壓娃臉,級別高了,水漲船高,自己的身價也高,出門辦事人家才會買你的賬。第一步是定位,位定準了,綱舉目張,下麵的工作就好開展了。就像中醫看病,首先是把脈,脈搏把準了,才好對症下藥。直覺告訴羅列,做言論類報刊的代言人比較適合他,這一行初看像溫吞水,餓不死撐不昏,門前冷落車馬稀,不如新聞類報刊門庭若市,日進鬥金。但是用發展眼光看,這一塊頗具市場潛力,很有發展前途,有點像他過去經營的日雜用品,是萬金油,人人都需要。社會進步了,愈來愈注重學曆、職稱。拿學位要論文,評職稱要論文,論文的寫作和發表的陣地會逐漸被社會重視,被人們看好。用商人的眼光看,他選擇這一行,不會錯,關鍵要有好“槍手”。“槍手”是品牌,是搖錢樹。這事不難,可以高薪聘請。錢是梧桐樹,有了梧桐樹,不愁金鳳凰。

時間就是鈔票,想好了就幹。羅列上網尋找,發現省委機關有一本《務實》月刊,全國公開發行,其中有幾個欄目發論文。這本刊物名頭很大,看文章的作者,好多都是政界人物。羅列激動得一拍大腿——真乃眾裏尋他千百度,得來全不費工夫。他當機立斷:就是它了!羅列拿起電話想谘詢一下,看他們是否有這方麵的考慮。電話撥了一半又放下,想還是上門去,像過去做生意那樣,多跑腿多動嘴。說話不蝕本,舌頭打個滾,人家見你有誠意,才會信賴你,和你建立合作關係。

比預想的順利。出門時羅列擔心文化人清高,不食人間煙火,不想他們也與時俱進,兩眼關注窗外事。編輯部主任是個大胖子,他見有人想在基層建工作站,為他們搞創收,立馬來了精神,如果沒有眼鏡擋著,眼珠都能飛出來。他握著羅列的手,大嘴喜得合不攏:“好啊好啊,搞好了我們是雙贏啊!走,我帶你見老總去!”

老總很有城府,讓人摸不透他心裏想的什麼。胖主任彙報完這事,他麵無表情地說:“我們吃的財政飯,又不等米下鍋,建什麼站?”

羅列一聽心涼了半截。

胖主任見羅列在身旁,有話不好說,叫羅列回避一下,待一會給他答複。羅列走出來,到胖主任辦公的地方等待結果。不一會胖主任過來叫他,說老總想聽聽他的意見。羅列一聽,轉憂為喜。

羅列是有備而來,打的是有準備之仗,他條理分明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說出來。老總一邊聽一邊點頭,他認可了,雙方很快簽訂合作協議。辦完這事,老總說他還有事,指示胖主任招待羅列吃午飯。羅列有點受寵若驚,說:“時間還早,不打攪了。”老總說:“簽過協議,就是一家人了,客氣啥!”羅列聽這話,心裏暖烘烘的,於是就待下不走了。

飯後握別胖主任,羅列把上午的事前後一琢磨,發現老總的城府也不是深不可測。老總開始對他冷,純粹是做做樣子,婊子立牌坊,擺個姿態,一切都是為後來的熱作鋪墊。就像寫文章,要跌宕起伏、起承轉合,不能小河流水平鋪直敘,這樣才能吊起讀者胃口,產生閱讀興趣。《務實》是吃皇糧的,日月滋潤,不為糧米憂愁,但是多一個合作者就會多一條生財之路。油多不壞菜,存糧防荒年,會過日子的人都懂這個道理,誰當老總都不會放著錢不要。琢磨透老總的心理,羅列一不做二不休,又去另一家期刊社,沒費多少口舌就與他們談妥條件。

從省城滿載而歸,羅列抱著一試的心理,給北京的《天下》雜誌總編室打電話。這本雜誌是中央級,社址在遙遠的北京,羅列很慎重,他把要說的話寫到紙上,電話接通後便不慌不忙地說起來。羅列像個評論家從《天下》的裝幀說起,由外到內循序漸進,談設計、說欄目、講內文、言品位,好話說了一籮筐。好話是開心果,羅列雖然看不到,但他能感覺出接電話的人一定是笑逐顏開,很有成就感的。接著他換一種語氣說話,說他想說說《天下》的遺憾。說後就打住,靜等對方反應。接電話的人胃口被吊起來,見他半途停下,敦促他有何高見都毫無保留地說出來,他們一定改進,力爭把《天下》辦成一本讀者愛不釋手的好雜誌。羅列是正話反說,他說的遺憾還是好話。他說這麼一本費盡總編心血的雜誌,他所在的城市卻買不到,讀者想看隻能上網!接電話的人鬆出一口氣,不無遺憾地說:“是啊,我們為這事動過不少腦筋,也走過書商的‘二渠道’,到頭來往往是事倍功半!”羅列一聽,趕緊獻計,說他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有無可取之處。接電話的人說:“但講無妨!”羅列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接電話的人聽後說:“想法很好!”接著問,“有無材料?傳過來看看。”材料就在手中,但羅列沒急著傳。他說:“我今晚加班形成文字,明天傳過去。”

第二天,羅列把材料傳真過去,一來二去,雙方就簽訂了合作協議。

《天下》比《務實》高一個檔次,是國家級,做它的代理,羅列感覺自己比同行業的人高出一頭。

手中有三家期刊,這是一筆豐富的資源,於是羅列著手開采他的第二桶金。

但是真的開采起來卻遠非想象的那麼輕鬆。

開業第二天,羅列正在琢磨如何開展業務時,《務實》雜誌的胖主任打來電話,說出刊在即,問他能否找一版彩色廣告。羅列一頭霧水,想也沒想就說:“我們協議書裏簽的是論文,沒有廣告啊。”

胖主任說:“拾到籃子裏的都是菜,論文廣告是一家。你個傻瓜,我們老總是給機會讓你發大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