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計心理學在 “以學生為本”的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應用(2 / 3)

多媒體課件如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或技巧:

(1)合理放置多媒體教學投影屏幕的位置,盡量擴大投影麵積。視覺的舒適感和一目了然的投影效果會給學生以最直觀的視覺刺激。為引起學生的注意,投影應放置在教室正牆黑板旁邊或覆蓋在伸縮式的黑板上。屏幕尺寸的選擇可以依據下麵的公式:屏幕高度不小於從屏幕到最後一排座位的距離的1/6,這樣每一排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投影畫麵的內容;屏幕到第一排座位的距離應至少大於屏幕的高度2倍;屏幕底部應離教室所在地麵最少要有120厘米。

(2)在課件設計中多運用對比的手法。如運用主題與留白對比,以較大的空白來突出課件的主題;也可以運用心理學的異質性規律刺激學生, 如進行色彩對比,深藍色的背景用黃色的主題文字;如光線強弱對比,在需要重點突出的內容周圍做高光效果;還可以進行語調變化,語速快慢對比、字體粗細對比、畫麵動靜對比等,這些都能增強學生對多媒體課件的關注度。

(3)了解學生群體的社會、文化、家庭背景,把課件設計和他們的經驗結合起來,設計出他們感興趣的教學課件,這也容易引發他們的情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如:在製作“普通話”教學課件中,可以在製作前期到街頭巷尾了解當地市民的方言,並錄音製成音頻文件,插入到課件中,與標準普通話進行對比教學。

(4)增加重點教學內容的課件播放頻率。對於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設計好課件的出現次數,無論是預習、初學,還是階段性複習、總複習,如果每次出現都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那麼就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記憶效果。

(5)突出多媒體課件的色澤,增強課件的藝術感染力。顏色的合理運用與搭配能夠誘發人的情感,使人有美的享受,這無疑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多媒體課件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記憶心理

“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辭海》)。多媒體課件教學是一種直接介紹,它不但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看了、聽了之後,如果能夠在頭腦中形成記憶印痕,還能夠完成由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時記憶的轉化,那麼才可以說多媒體課件發揮出了巨大的優勢。

在心理學中,記憶的關鍵在於把抽象無序的內容轉變成形象有序的過程。因此,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可以重點抓住以下三個要素:

(1)動態:將靜態的事物動態化。一般情況下,動態的事物要比靜態的事物更吸引人的目光和關注。

(2)誇張:在進行多媒體課件製作之前,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容易被學生記住,聯想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聯想的時候應該盡量將事物的本質無限誇大或無盡縮小,以形成與事物本身非常明顯的區別,這樣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

印象。

(3)奇異:在課件的製作中,盡量使聯想的奇特景象違背邏輯,超脫現實,這樣容易給右腦以強烈的刺激,使記憶深刻。

比如要記憶中國古代唐朝之後“五代十國”中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應該如何按照設計心理學的規律來製作多媒體課件呢?

首先將“後”字去掉,變成“梁唐晉漢周”,再用諧音法把“唐、晉、周”轉換成“糖(唐)、金(晉)、粥(周)”。

其次,課件中可以製作如下的畫麵:一個古代的房間,頂部有一根橫梁(閃爍,出現“梁”字);橫梁上掛著很多糖果(閃爍,出現“唐”字);糖果掉落地麵變成了一堆黃金(閃爍,出現“晉”字);一個大漢走了進來(閃爍,出現“漢”字);撿起一塊黃金,來到一個飯館,買了三碗粥(閃爍,出現“周”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