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計心理學在 “以學生為本”的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應用(3 / 3)

3.多媒體課件設計要符合學生的需求心理

根據馬斯洛的人類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習是一種是非自然、養成的需要,它屬於為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而產生的高級需要,多媒體課件應該滿足學生的這種高級學習需要。比如,因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設計階梯層次的多模塊內容;因個人感知通道敏感度的不同,設計多種信息素材;因學習效率的差異,設計習題和擴展知識;因年齡階段的不同,設計應注重畫麵布局和色彩搭配;因學生的需要是可以引導和調節的,設計應具備誘導性;因學生理解能力不同,設計應具有啟發性;因社會環境的變化,設計應具有時代性等。

4.多媒體課件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動機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認知內驅力,表現為發自內心的主動學習;二是自我提高內驅力,表現為為了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而學習;三是附屬內驅力,表現為為了他人誇讚而學習。第一類是由人的興趣愛好引起的內部動機;後兩類是由人的高級需要引起的外在學習動機。設計和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時,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研究的就是這類外部學習動機。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習行為的產生符合“刺激-反應-提示-強化-再反應”的模式。這一模式表明,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由刺激物、提示物、反應、強化物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要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在刺激物、提示物、強化物上下功夫。它給多媒體課件設計和製作的啟示主要表現在:

(1)多媒體課件設計須重視初始刺激。外部刺激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於回憶。強化刺激的手段包括新穎的課題、別致的界麵、獨特的布局、動聽的音效、精美的動畫、高清的視頻等。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第一眼看到課件時,就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

(2)多媒體課件設計須重視提示。包括課件的章節段符號、鏈接、指示標誌、頁麵說明、使用說明、製作信息等內容,方便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的結構,提高學習

效率。

(3)多媒體課件設計須注重強化。習題作業部分的設計,可以使用強調性圖象、動畫、聲音和視頻,甚至可以加入多媒體遊戲,來凸顯答案的正誤,以加深記憶印象。

四、結語

課件為學生而設計,是貫穿“以學生為本”設計的核心理念。而設計心理學作為一門係統的、全麵的研究人的心理的理論體係,為多媒體課件設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使“以學生為本”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相信隨著信息技術教學的快速發展與完善,設計心理學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應用會更加廣泛和深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1]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李彬彬. 設計心理學(第2版)[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3]陳琦, 劉儒德. 教育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劉美鳳. 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段新昱. 多媒體基礎與課件創作(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皮連生. 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張劍平. 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與應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8]王豔, 汪萍燕. 淺談藝術設計教學中心理學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 2007, 9.

欄目編輯 / 黃才玲.終校 / 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