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犯罪心理測試主試倫理水平的途徑
根據以人為本的倫理學學說,犯罪心理測試中的倫理可以分為兩部分加以論述:其一是作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所必須遵循的實事求是、嚴謹審慎的一般倫理原則;其二是作為以人為測試對象的犯罪心理測試主試所必須遵守的特殊道德原則。提高犯罪心理測試主試倫理意識水平可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一)應用製度化設計,明確犯罪心理測試主試的一般倫理範疇
通過加強行業管理頂層設計,努力做到在犯罪心理測試活動中,主試自始至終都應該奉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審慎的工作作風。大多數主試都能夠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在測試中采取誠實客觀的態度,力圖報告事實。然而,由於受到測試儀器、測試方法或者主試自身的期待心理,有的人可能無意地歪曲了事實。在多數情況下,這種歪曲其實是可以通過科學家嚴格謹慎的測試態度來消除的。在測試過程中必須力求精細、嚴格,容不得半點馬虎;在得出結論時務必仔細核對、小心謹慎,容不得半點大意。唯有如此,心理測試才能真正客觀、準確。
(二)重視針對被試的倫理原則的落實
犯罪心理測試以人的生理心理為測試對象,以人為被試,為犯罪心理測試帶來諸多不容忽視的倫理問題。涉及被試人員的犯罪心理測試必須遵循以下倫理原則。
1.切實保障被試的知情同意權
切實保障被試的知情同意權這一原則要求被試有權利了解測試目的和內容,並僅在自願同意的情況下參與測試。主試在測試進行之前必須如實告知被試測試的目的、程序以及測試所具有的特點,包括那些可能導致有害影響的部分。即使這種告知可能影響被試樂意參與測試的程度,主試也要如實履行這項義務。
2.保障被試在測試中途有退出的自由
保障被試退出的自由這一原則要求主試必須尊重被試的自由選擇,允許被試在任何時候放棄或退出測試,被試應當被告知自己有權利隨時選擇放棄測試。
3.保護被試免遭傷害
保護被試免遭傷害這一原則要求主試在測試進行時和測試完成後,都必須確保被試不會因為測試而產生任何不良反應。在測試過程中,主試必須對被試的狀態保持密切注意。因為即使是最縝密、危險程度最小的測試計劃都可能產生未曾預料的後果,所以主試應當隨時準備向被試提供幫助和建議。
4.保密原則
所謂保密原則就是指在未經被試許可的條件下,主試不應泄露被試在測試中的任何表現,尤其是被試的個人信息。保密原則看上去簡單易行,但實際執行時卻有可能遇到道德的兩難境地。比如,在測試中發現某個被試患有明顯的抑鬱症卻從未得到治療,主試究竟應該遵守保密原則而忽視被試可能遭受的潛在傷害,還是應該打破保密原則將情況告知專業臨床心理專家以促進被試心理安全?在這種兩難境地下,主試必須進行衡量:到底哪個道德準則更為重要?如果主試堅持對該被試進行治療,他可能會懷疑主試侵犯了他的隱私,因而會產生持久的憤怒和不信任;如果主試選擇遵循保密準則,那麼該被試就會處於嚴重的抑鬱狀態而不接受任何治療。如此看來,保護被試免遭傷害比堅守保密原則更加重要。因此,犯罪心理測試的倫理規範必須建立在實效的基礎上,即主試必須首先做到最好地保護被試,然後才考慮如何完成一項有意義且有效的測試。這就是科學測試有效性與道德倫理的統一。
總之,我們務必要重視對犯罪心理測試主試行為進行倫理心理學解剖分析,加強犯罪心理測試主試個體道德規範,對犯罪心理測試主試道德培育的建言具有很強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意義。本文是一次從現代倫理學視角探討犯罪心理測試職業倫理的嚐試。
[1] 談際尊. “科學倫理”研究範式的轉換[J].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2007, 02.
[2] 尚東濤. 技術倫理的效應限度因試解[J].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7, 05.
[3] 禤思,王恩華. 學術自由與學術責任:一個科學倫理視角[J]. 求索. 2007, 09.
欄目編輯 / 王晶晶. 終校 / 黃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