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理學:人力資源工作中的那一雙“溫柔手”(1 / 3)

心理學:人力資源工作中的那一雙“溫柔手”

人力資源

作者:楊希才 魏錦

心理學與人力資源的交集由來已久。《普通心理學》中心理學的定義是:心理學是一門主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既研究個體心理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這個定義帶領我走進了心理學的大門。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而人力資源工作的重心也在於“人”, 二者相通之處不言自明。人力資源工作實踐也證明:心理學的“溫柔手”給人力資源工作著實增色不少。

一、招聘甄選——借你一雙慧眼

心理學中的人才測評工具應用在招聘中已然不是什麼新鮮事,卡特爾16PF、邁爾斯布裏格斯類型指標(MBTI)等心理學經典測量問卷也以各種麵貌、不同形式出現在廣大應聘者麵前;無領導小組討論(LGD)、行為事件訪談法(BEI)等測評方法也在校園招聘中得以廣泛應用,這裏不一一贅述。

我想問的是,人才測評到底是什麼?先來說說非專業人士對人才測評認識的誤區。

(一)人才測評=心理問卷/心理測試?

回答是否定的。人才測評不是冷冰冰的考試,不是木訥死板的問卷,更不是玄而又玄的心理測試,而是在短時間了解應聘者的方式之一。正如其他科學工具一樣,血壓計可以用來測量血壓,體溫計可以測量體溫。同樣,心理測評可以用來測量個人的某些心理特質,隻不過人的心理因其特殊的複雜性和動態性,心理測評的結果會存在合理的誤差,在不同程度上具備信度和效度。

所以人才測評結果無用論和完全相信測評結果,以測評結果作為決策的唯一依據,都是錯誤的。

一言以蔽之,在人力資源工作中,人才測評是崗位分析和勝任素質分析的依據,了解應聘者隱性特質的方式,作出人事決策的輔助工具,旨在減少識人招人中的誤差,降低用人風險和企業招聘成本。

(二)案例告訴你:STAR法在麵試中的應用

何謂STAR? Situation: 情境,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Task:任務,你是如何明確你的任務的;Action: 行動,針對這樣的情況分析,你采用了什麼行動方式;Result: 結果,結果怎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學習到了

什麼。

STAR法則是一種常常被麵試官使用的工具,用來收集麵試者與工作相關的具體信息和能力。比起傳統的麵試手法來說,它可以更精確地預測麵試者未來的工作表現。

閑話少敘,且看案例。

麵試官:請問,你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求職者:我比較有責任心,組織能力不錯,善於溝通交流。

麵試官:對於你的組織能力,有什麼具體事件可以體現呢?

求職者:大學時我是班裏的文娛委員,經常組織同學們開展活動,大家的參與度也很高;此外,我還幫助輔導員組織過一些院係級的活動。

麵試官:能說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你的組織能力的事例嗎?

求職者:大四上學期,我參與組織了院模擬招聘大賽,主要負責市場部職位的招聘賽場。

麵試官:規模多大?多少人參與?你的具體職責是什麼?(追問細節)

求職者:我們請了來自4個企業的4名市場負責人作為嘉賓,發布4個市場職位,有30個學生報名參賽,近200名觀看比賽的同學。比賽前與嘉賓的溝通、賽場布置、流程設計、活動宣傳,我都參與了,也是主力之一。比賽過程中,我還擔任主持。這個活動在學生中反響還不錯。

麵試官:在整個過程中,你遇到過什麼困難嗎?是如何解決的?(聚焦具體事件)

求職者:最大的困難是在如何控製現場。比賽中的突發狀況很多。那次,有一名學生事先沒有報名,但在現場卻強烈要求臨時加入比賽。按照規則,我們的選手都是事先報名,並已經經過一輪篩選的,這位同學不具有參賽資格。如果我們不同意,首先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有可能會造成比賽現場的混亂;其次,某種程度上也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同意,勢必會對其他選手不公平,也影響了比賽的正常流程和時間安排。後來我們決定,是否允許該同學進入比賽,由現場同學和嘉賓來決定。該同學上台闡述了自己的原因後,征求了現場同意,我們將其加入選手名單,將她的簡曆複印後發至各嘉賓手中。在比賽環節上,將其安排在最後一個上場。因她沒有之前的篩選,嘉賓們多了一道基本信息和經曆的詢問環節,如果該環節順利通過,則進入下一環節,否則淘汰,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比賽附加的時間。最後,整個比賽還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