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2謝小林(2 / 2)

謝小林發現,他一激動起來,嘴裏的話竟沒有一個“啊”字了。

原來是這樣!謝小林明白了。

沉默了好大一會兒,爸爸說,“算了,算了,不說這個了,改天老焦打個報告過來,討論討論吧。”

“謝局長,您看……這……這樣好麼?我們辦事的原則是不給領導添麻煩。要是……要是什麼的話……反正……這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事,您看這樣行不行?”

“老焦呀,我不是這個意思,不管怎麼說,你們是想辦一件好事兒,好事,要是你那兒好了,也有麵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嘛,我是怕下麵意見大,不好辦呀!”

“這個,局長您不用費心,我們有自己的辦法,您放心,我們絕對能辦好,這件事是我們自己的決定,您不知道。”

焦校長說著,遞過一支煙,爸爸擺擺手:“不抽。”

“給您打個招呼,有個準備,具體的事兒我們再斟酌,好了,告辭。”焦校長說著,起身要走,阿主任也跟著站起來。

媽媽趕忙從臥室出來:“東西,東西……你們倆,老謝什麼都不缺,你們這是幹嘛!帶回去,帶回去!”

“私人意思,私人意思,嫂子,你要是這樣,我下次可就不來家裏了呀!”焦校長說。

“不行,你必須得帶回去!”媽媽說著,拎起一包東西往焦校長手裏塞,兩個人爭執了一會兒,爸爸說,“算了,就當老焦以個人名義送我的吧,老焦,你這是害我呀!記著,下不為例。”

“下不為例,下不為例。”

媽媽最後還是把東西收下了,謝小林看見爸爸在門口又單獨地叫住焦校長,附在他耳邊神秘地說了幾句什麼。

謝小林心裏咚咚直跳。天呐,這一定又是個天大的秘密!

他興奮得有些不能自已,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因為他知道,一是該是那些平時不用功的人付出代價的時候了,二是,事先知道真相,讓自己有了一種先知先覺者的成就感。

但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又開始覺得有些空虛。他突然覺得自己既像一個事先知道標的、並已獲知中標的競標者,使得自己的整個竟爭過程隻不過是一種形式上的、毫無意義的陪襯;又像一個事先知道對方底牌的賭徒,完全沒有了豪賭中下注時的提心吊膽與驚險刺激;自己更像一個參加闖迷宮比賽的人,事先已經知道了路線和目的,一馬當先絕塵而去。當他以一種輕鬆的心態到達目的地時,卻發現自己仍是孤身一人。他在終點等呀等呀,看著別人一個個滿頭大汗地團團亂轉,用自己的行動一次次試探著未知的光明。沒有人追上來,左等沒有,右等還是沒有。時間長了心裏就空得有點兒發慌,勝利變得索然無味,再也沒有了戰勝別人的那種優越感。

謝小林發現自己總是處於這種狐疑之中,他甚至都有點兒不相信自己,猜忌與好奇不斷地摧毀他勉強建立起來的理智的堡壘。想起自己那一次同劉小談話,還有這一次偷聽爸爸他們談話,都有些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這種東西讓人浮躁。有些事情一旦事先知道結果,一切盡在預料之中,整個過程顯得再也不是那麼有意思了。

謝小林心想,不管怎麼說,下一步學校一定要針對高二年級動一番大手術了。幾家歡樂幾家愁?恐怕隻有到時候才能知道。

每天晚上學一句成語是謝小林的必修課。

“哀梨蒸食”,是說古時候南京城外有一個姓哀的人家,種出來的梨特別好吃,人們紛紛稱之為“哀梨”。有一個人慕名前來食哀家之梨,他卻蒸熟來吃,實在乏味至極,於是大叫:哀家梨名不符實,並不像人們說得那樣好吃。眾人就笑他,說哀家梨是用來生吃的,哀梨蒸食,自然不妙了。這句話用來形容人們辦事不講究方法,以致背道而馳,適得其反。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急功近利者揠苗助長,總會因小失大。

焦校長他們這麼做也是這個樣子吧。

謝小林不由自主地想。說也難怪,現在人們不都是這個樣子嗎?二十七中的升學率高了,他就是領導有方,政績突出,就是有作為,不管他采用什麼方法,不管這種做法實質性的結果怎樣。

現在,人人都以施展周旋為榮,而不是講究實幹。謝小林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半夜醒來去衛生間時,謝小林發現爸爸還沒有睡。客廳的燈開得很柔,他坐在寬大的沙發裏一根接一根地吸煙。一旦有什麼費琢磨的事,爸爸總是這個樣子。

謝小林沒敢驚動他,打了個哈欠,回房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