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員工流動的影響及對策探討(2 / 2)

盡管為降低企業員工流動所產生的影響,我國企業界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但從總體效果上來說,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這種情況的根源,筆者認為主要是在解決企業員工流動的過程中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忽視了企業員工流動的社會性。從企業員工流動的影響中可以看出,這個問題不光是某一個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而是一種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如果我們在解決企業員工流動的問題上隻局限於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之間,是很難有大的收效的。必須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考慮,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來解決企業員工流動問題。二是錯誤地設定了員工流動的前提假設。對於員工流動問題,企業界現有辦法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對之不聞不問;二是員工滿意管理,通過建立一個員工滿意的平台留住員工,解決員工的不確定性。這兩種辦法中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假設:員工是可以固定的,甚至是應該固定的。這是我們認識的一大誤區,隻是企業的一廂情願而已。在處理員工流動的現有辦法追求的目標都是通過員工的滿意使員工留下來與企業一同發展,但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辦法在實現一些根本就不能實現的目標,因為要讓所有的員工滿意是任何一個企業也辦不到的。

四、解決員工流動問題的建議

在當今社會,我們要正確認識員工流動造成的影響,它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關係到企業生存發展。如何才能降低員工流動所帶來的影響,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借助社會力量解決員工流動問題

企業員工流動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性問題,單個企業、個人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要站在客觀全局的角度上,從社會、企業、個人辯證看問題,首先,要解決好社會這個大環境,呼籲國家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立法,法治管理,規範我們的相關活動,約束員工的流動產生的商業秘密泄露,減少不必要的缺失,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麵,我們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職業道德環境,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影響規範員工的個人導向,在整個社會上營造出強化職業道德的環境,就能夠有效地降低員工流動所帶來的影響。

(二)企業應對員工流動的策略

企業是以賺取最大利潤為目標,而員工是以付出最少,從而得到認可,獲取最大利益為目標,二者是一個對立方,也相互依存。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企業不能一味追求利潤,重視員工的隊伍穩定和員工滿意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其一,企業應當建立良好的企業目標、戰略規劃、人力資源規劃,根據實際工作設計工作流程和組織結構,建立合理的崗位設置及其相適應的薪酬績效激勵體係,合理配備崗位人員,激發員工潛力,為員工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讓員工取得相應的工作回報,使其積極完成工作內容。

其二,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環境激勵和熏陶員工,引導員工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員工融入企業,提升員工的企業歸屬感和認同感,給予員工一個和諧舒心的工作環境,結合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員工建立良好的職業規劃,幫助員工確立職業目標,明確奮鬥途徑和方法,使員工的職業目標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一致,從而共同發展。

其三,企業和員工的依存關係是動態的,在相互不能夠滿足時,就會產生員工流動。企業要看到這個現實存在的問題,在崗位設置上提前作好準備,每個崗位上都要有相適應的人員補充規劃,配備當前崗位員工的助手,作為當前崗位員工的備份係統,保證崗位員工的供應和流動防備,企業人力資源應有一定的緊張程度和適度張弛,保證工作發展的要求和潛質員工的發展,提供流動性的資源基礎,降低員工流動的負麵影響。

參考文獻:

[1]林澤炎.3P模式——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操作方案[M].中信出版社,2010.

[2]張洪吉.人力資源管理係統[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3]李劍編著.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必備手冊[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4]安鴻章,吳紅主編.麵向21世紀的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5](美)雷蒙德.A.諾伊著,徐芳譯.雇員培訓與開發[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