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要不斷增強自身升級的動力和能力
企業能否在全球價值鏈嵌入中處於控製地位最終取決於其自身能力和領導力。目前,我國除少數企業能力較強外,大多數企業所擁有的稟賦素質還較低,無法自主地通過讓其他發展中國家後進企業嵌入由自身主導構建的全球價值網格,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增強自身升級的動力和能力,提升競爭優勢和管理能力。企業升級是企業對自身現有能力與價值的提升,是企業在技術、能力提升的基礎上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新品牌或新市場的過程,企業既可以優化與協調內部活動獲得競爭優勢,也可以通過與其他企業價值鏈整合即戰略聯盟的方式來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升級具體可以通過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和部門間升級來完成,需要企業通過分析自身價值鏈構成和價值增值主要環節,將各種資源集中到最具競爭優勢的價值領域,培育價值鏈關鍵環節的企業自身競爭優勢。如果企業自身現有資源和能力難以實現目標,則可以通過引進外部資源來推動企業升級。
3.不同企業分類嵌入全球價值鏈
我國企業類型複雜、數量眾多,且處於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企業稟賦與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我國優勢企業應該積極自主地走向國際市場,構建由自己主要控製的全球價值網格,通過適當吸入其他發展中國家後進企業以達到進入不同國家市場,擴大市場和知名度,使自身全球價值網格輻射範圍更廣,創造更多附加價值,通過主導全球價值鏈的利潤分配權力來獲得更多價值分配。對於綜合能力差、稟賦等級低的中小企業隻能被動嵌入全球價值鏈,但這種被動不是消極的,企業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和自主創新來不斷提升自己的稟賦等級,從所處全球價值鏈的附加值低端向附加值中高端遷移,並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使本企業具有不可替代性,從而在全球價值鏈的價值分配中獲得更多談判籌碼,贏得更多收益分配。
4.嵌入全球價值鏈的企業應自我定位且量力而行
全球價值鏈的運行主要是生產者驅動型和購買者驅動型,即主要控製全球價值鏈的企業是生產型企業或銷售型企業。目前,我國生產型和銷售型企業均缺乏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集團。如2001—2010年,世界品牌價值谘詢機構發布的全球最有價值100個品牌排行榜中,均沒有中國品牌入選;現有國際標準24807項,由中國主導製定的隻有103項,僅占0.42%。我國企業在品牌知名度、技術、質量和創新等方麵與國際知名企業間存在較大差距。隨著體驗經濟和服務型社會的到來,企業滿足顧客需要的內容也呈現出多樣化,不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資源和優勢,在嵌入全球價值鏈後進行適當的自我定位,從價值鏈的價值形成環節,確定自己的價值鏈位置。有產品研發、標準製定或生產製造優勢的企業,可以通過這些優勢進行價值分配權力的獲取;有營銷、渠道、服務和售後方麵優勢的企業,可以在為顧客提供服務中打造銷售者品牌,提升渠道和服務形象,從而最終提升服務品牌價值,並獲得全球價值鏈更高的價值分配。
五、結束語
嵌入全球價值鏈低端直接影響企業、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國企業需要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推動產業和價值鏈升級,促進自身競爭優勢的培育,並通過明確自身定位,根據自身稟賦現狀來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附加價值部位,獲得更多的價值分配權力和附加價值。
參考文獻:
[1]任永菊. 價值鏈理論的曆史演進及其未來[J].中國集體經濟,2012(6).
[2]高峰. 全球價值鏈的微觀視角:基於企業層麵的綜述[J].商業研究,2009(5).
[3]何偉靜,蘇湘雲. 全球價值鏈理論與企業競爭優勢分析[J] .工會論壇,2010(9).
[4]李獻賓,江心英. 全球價值鏈理論研究綜述[J].商業時代,2010(11).
[5]劉曉紅.從全球價值鏈不同環節間的利益分配看我國的產業升級[J].經濟管理,2008(10).
[6]熊靈,魏偉,楊勇.貿易開放對中國區域增長的空間效應研究:1987—2009[J].經濟學(季刊),2012(3).
[7]董煥然.全球價值鏈中市場剩餘分配關係研究[J].經濟經緯,2007(4).
[8]陳柳欽. 有關全球價值鏈理論的研究綜述[J].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9]劉誌彪.全球價值鏈中我國外向型經濟戰略的提升—一以長三角地區為例[J].中國經濟問題,2007(1).
[10]周彩霞. 中國出口企業收益水平提升路徑分析[J].科學發展,2011(7).
[11]董煥然.全球價值鏈中市場剩餘分配關係研究[J].經濟經緯,2007(4).
[12]魏傳忠. “中國製造”仍處全球價值鏈中低端[J].中國品牌與防偽,2012(1).
[13]俞榮建,基於價值權力爭奪的浙商企業GVG體係自主構建研究[J],企業活力,2009(9).
[14]周彩霞. 中國出口企業收益水平提升路徑分析[J].科學發展,2011(7).
[15]陳青.基於價值鏈理論的服務型企業升級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4).
[16]魏傳忠. “中國製造”仍處全球價值鏈中低端[J].中國品牌與防偽,2012(1).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