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浙江省舟山市產業結構分析(2 / 3)

(三)舟山產業結構特點

1.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為主導,第一產業所占份額相對較低

2001年至今,舟山的產業結構呈現出鮮明特點。第一產業份額急劇下降,由26%下降到9.8%,在區域經濟結構中處於從屬地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對舟山GDP的貢獻率趨於相等。當前舟山的產業結構總體已演變為“二、三、一”。

2.工業行業結構以水產品和船舶修造業等行業為主體

以水產品加工為主的食品工業、以船舶業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以及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是舟山的前三大工業行業。2011年,三大行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4.2%,其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占比高達55%,占據了舟山工業的半壁江山,食品工業與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分別占比15.3%和14%。

3.舟山的第一產業以漁業占絕對優勢,在區域經濟中長期占有重要地位

舟山島嶼眾多,適合農作物種植的土地少,因此,漁業一直都是舟山的傳統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2001—2011年,漁業在第一產業中的平均比重達到88.5%,基本保持逐年平穩遞增趨勢,處於絕對主導地位。這也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長期發展趨勢的延續。

由於舟山獨特的區位和資源條件,除捕撈、養殖外,舟山的許多第二第三產業也與漁業經濟密切相關,如水產品加工業和海洋旅遊業等。因此可以預見,今後漁業仍將在舟山占據重要地位,影響社會經濟的許多方麵。

三、舟山市主要產業分析

(一)旅遊業

作為“海天佛國“漁都港城”的舟山,發展旅遊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方麵,舟山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海島、海洋型旅遊資源,集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於一體,包括普陀山和嵊泗列島2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景區。去普陀山禮佛、沈家門品嚐海鮮美食、朱家尖看沙雕,舟山已成為許多都市人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好去處。濱海休閑度假旅遊,遊艇業、海釣業和海景房產等新興旅遊產業,塑造了“海天佛國、“漁都港城”的整體品牌。

另一方麵,從經濟區位角度來說,舟山地處當今世界最具生機的泛太平洋區域經濟圈,背靠滬、杭、甬等大中型城市群。經濟區位優勢,決定了舟山旅遊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旅遊業正給舟山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僅2011年一年,舟山就接待了國內外旅遊者2460.53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235.48億元。自2001年以來,舟山的旅遊收入逐年遞增且增幅明顯,至2011年旅遊總收入已將近2001年的8倍。

(二)臨港產業

臨港產業,泛指布局於港口及周邊區域內,依托港口資源和轉運優勢催生發展的產業群。依托港口優勢,舟山著力打造船舶工業、重化工業、大宗物資加工等臨港大工業基地,形成了舟山工業的特色競爭力。

1.船舶修造業

船舶修造業是臨港工業的龍頭。2011年,舟山的船舶修造業實現產值598.48億元,比2002年增長60.8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和新接訂單三項指標均占全國比重10%以上。目前舟山的造船能力超過1000萬載重噸,有3家船舶企業躋身全球造船業30強。船舶工業已成為舟山工業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舟山市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市船舶工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年造船完工量達1000萬載重噸,修船產值占全國份額的20%,5家企業進入全國20強,屆時舟山的船舶工業產值可占全國的10%。

2.港口物流業

港口物流業是指港口城市以臨港產業為基礎建立的港口綜合服務體係,是舟山大力發展的產業之一。舟山港的發展可以用“起步晚,發展快”來總結。1987年4月,國務院批準舟山港對外開放。1990年全港貨物吞吐量隻有186萬噸。21世紀以來,舟山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高速增長,一直保持著20%以上的增幅,從2001年的3280萬噸節節攀升,至2006年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2010年達到2.2億噸,10年間增長近6倍。2006年1月1日,原寧波港和舟山港正式合並。2012年寧波-舟山港首次超越上海港,貨物吞吐量排名中國及世界第一,達到7.44億噸。目前寧波-舟山港已成為集裝箱遠洋幹線港、國內最大的礦石中轉基地、國內最大的原油轉運基地、國內沿海最大的液體化工儲運基地和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運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