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會展旅遊發展模式分析
區域經濟
作者:齊月 魯小波
摘要:與傳統旅遊相比較,會展旅遊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效益巨大的市場。目前,會展旅遊在我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著。針對目前山東省會展旅遊業的發展,本文通過總結和分析將其歸納為以重大事件為推動力的"大事件型”、發展較為成熟的“品牌型”和有關部門大力扶持的“政府主導型”三種模式,總結優勢,揚長避短,實現合理布局和調控各種類型的發展,推動山東省會展旅遊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會展旅遊山東發展模式
一、引言
隨著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界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和日益顯著的“後事件效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識到大型會議、展覽會、交易會等形式對地方或國家旅遊業乃至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據權威的國際會議組織——國際大會和會議協會(ICAA)的統計,每年全世界舉行的參加國超過4個、參會外賓超過50人的各種國際會展達40萬次以上,會議總開銷逾2800億美元。在會展旅遊1:9的經濟帶動係數誘導下,一股會展興城的熱潮正在悄然湧動。
山東省的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在一定範圍內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但從目前發展來看,山東省的旅遊優勢並沒有充分轉化成產業優勢。為保持山東省作為旅遊目的地在全國的發展地位,山東省需要豐富現有旅遊產品,促進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結合,形成自身獨特的產業優勢。因此,大力發展會展旅遊等非觀光型旅遊產品,完善旅遊產品結構成為其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
二、會展旅遊的概念、特點和發展現狀
會展旅遊,國際上通稱為MICE,(即英文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Exhibition的簡稱)。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旅遊服務形式,包括舉辦各類專業會議、博覽交易活動、文化體育盛事、科技交流、獎勵旅遊等。與常規的觀光旅遊相比較,會展旅遊具有出團規模和數量大、消費力強、經濟效益顯著、行業帶動性強等特點。
據統計,截至到2012年5月,我國現有會展場館376個。2011年全國共舉辦展會7333場,呈現總量增加、質量提升的態勢。上海、江蘇、北京、廣州、浙江依次為會展數量最多的地區。就數量而言,我國已成為數一數二的“展覽大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會展經濟藍皮書(2011)》,預計未來在中國,會展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會有所改善,在目前已形成的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核心會展產業群基礎上,“會展興市”的作用將更加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近年來山東省會展旅遊業發展迅速,成功承辦了奧運會青島奧帆賽場、濟南全運會等大型賽事活動,辦展數量也名列前茅。2002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山東省會展業協會,會展組織者和服務商健康發展,已經具備相當的實力。但就綜合辦展實力上來講,與北京、上海、廣州、海南等地還具有很大差距。
三、山東省會展旅遊發展模式分析
國外學者普遍認為,會展本身是吸引人們前來某地的核心因素,而目的地的特征則對會展規模產生影響,從而使會展給舉辦地帶來利益上的差距。因此,山東省會展旅遊應以自身會展特色為核心,以本地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基礎設施為依托,完善產品類型。經過資料搜集和總結,依據核心吸引物和目的地特征兩方麵,將目前山東省會展旅遊發展模式歸納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