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滿意情況調查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劉安娜 張宇
摘要:天津市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二十多年來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議政府給予適當的經費保障,提高社區醫療隊伍的整體素質,以利於社區衛生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滿意情況調查研究
社區衛生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醫療服務體係的基礎。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對於深化衛生體製改革,滿足人民群眾衛生服務需求,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全麵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天津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是全國最早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地區之一。經過20餘年的發展,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基本完成轉型,社區衛生站點經營規範,醫療設施水平得到提升。本調查以南開區為例,了解天津市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情況。
一、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文章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南開區部分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知及滿意情況。問卷調查采用現場自填法,發出問卷300份,最終收回274份,回收率91.33%;其中有效問卷261份,有效率87%。
通過了解天津市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情況以及其在就醫方麵存在的實際困難和需求,為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製度,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見與建議,從而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度。
本文采用文獻分析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將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描述完成後,通過Excel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問卷設計充分考慮了性別、年齡、月收入、職業、文化程度、醫療付費方式及醫療費用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等多種因素,從而使選取的調查對象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利於真實全麵地了解天津市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情況。
(二)滿意情況分析
1.居民對社區就醫方便的滿意情況
南開區總麵積40.64平方公裏,2011年末總人口86.66萬人,社區衛生服務務中心(站)84個,達到平均每1平方公裏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317人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打造成了社區醫院就在家門口的“一刻鍾就醫圈”。調查的261名居民中,200名對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的遠近程度滿意,占總人數76.63%,僅低於居民對候診時間的滿意度。
居民反映在大醫院等待看病的時間長,尤其是在上午,看個感冒發燒至少也要2個小時以上,而在社區醫院看病不到5分鍾就進診室,在南開區社區衛生服務站拿藥用不了10分鍾。調查中,202名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候診時間滿意,占總人數77.39%,在所有調查項目中的滿意度最高。
目前,大醫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標識不清,就診流程複雜等問題,讓就診病人在醫院內摸不著頭腦,找不到地方。在社區醫院看病的老年人居多,大多數都是些老病號,還有的就是些病情較輕的患者,一方麵他們熟悉信任社區醫生;另一方麵社區醫生不僅清楚他們的病情近況,還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能夠很精準地為老百姓提供治療服務。71.64%的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就診程序滿意,社區醫院以其靈活的就診程序、便捷的就診途徑已成為老百姓“小病小災”的首選。
2. 居民對社區醫院轉診程序的滿意情況
2002年,天津市開始探索和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中型醫院之間雙向互動轉診合作新機製。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雙向轉診製度滿意的居民有140人,占總人數53.64%,標誌著天津市這幾年雙向轉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2010年12月南開醫院就與以南開區為主的12個社區醫療站點建立了雙向轉診服務,各醫療站點的病人來南開醫院住院治療均可享受綠色通道的待遇。但是在實際轉診過程中,大部分患者會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向大型醫院轉診,而由大型醫院轉向社區衛生機構的卻屈指可數。
3.居民對社區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和服務態度的滿意情況
由於中老年病、慢性病的增加,醫學模式的轉變,疾病譜的變化,人們更重視健康問題,對衛生服務要求更高,這就需要更多高素質的醫護人員參與其中。83名居民對社區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滿意,僅占總人數31.80%,85名居民對其的服務態度滿意,僅占總人數32.57%。居民反映社區醫護人員的素質普遍偏低,服務態度欠佳,接待病人有時漫不經心,語言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