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津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滿意情況調查研究(3 / 3)

當前在天津市以至於全國,由於坐診行醫的傳統思想深入人心,很少有醫療工作人員能積極主動地深入家庭為社區居民提供連續性的醫療服務。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患關係與大型醫院不同,更需將醫務人員放在主動的地位上。醫護人員在職期間,應加強對其社區護理專業價值和職業精神的認識,培養護理人員對自己崗位職責的認知。護士的職責不隻是協助醫生完成其醫療工作,還要促進和維護居民的身心健康,像每周對患者及其家庭進行訪視,對病人的生理、心理進行評估,對家庭其他成員進行照顧病人的指導等。醫護的工作方式要由被動變為主動,由院內護理向社區、家庭護理轉變,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綜合滿意度,使社區醫院走出“路很近,心很遠”的尷尬境地。

社區衛生服務是天津市乃至全國醫療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市政府不僅要建立合格的全科醫生培養製度,而且應有嚴格的全科醫生準入機製,保證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擁有較高的素質,能真正起到社區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責任。

(三)合理規劃衛生資源

首先應調整和配置現有的衛生資源,製定社區衛生服務常用設備的配置標準,滿足居民對硬件設施的要求,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接受率和使用率。其次是不斷改進社區醫院的診療環境和醫療條件,增強社區衛生服務的舒適性,更好地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同時還要製定社區衛生服務體係的整體發展規劃,加強監督管理,避免資源的缺乏或浪費。衛生資源配置重心應向基層、社區轉移,從人、財、物等方麵保障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綜合滿意度。

對於藥品不齊全問題,政府應定期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檢查,對流動性小的藥品應向其他藥店轉移保證其流通性,流動性大的藥品應及時供給保證其不斷貨,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齊全,填補目前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店,社區醫院在尷尬的“空地”。同時擴大和穩定醫保藥品目錄,完善醫療保險製度,加大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經濟上供給等外部政策的支持,從而使居民在享受社區衛生服務的同時不必擔心醫療費用,能夠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全方位管理

為確保社區居民能享有優質高效的社區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實施以健康維持為主的管理化保健措施,其運作從衛生籌資、資源使用、服務內容等方麵執行,強調管理的一體化,使生理和心理服務,醫院服務與社區康複,急診與長期護理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衛生服務質量。社區居民是社區衛生服務的客戶,想提升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滿意度,就要掌握社區居民的基本情況。醫務人員可通過入戶調查、義務體檢等方式與居民建立感情,贏得信任,在了解人口數量、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情況的基礎上,還要掌握社區居民的疾病史、日常生活行為習慣以及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看法等。在得到數據的同時,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有效保證為居民提供連續性的服務,也為社區將來開展的衛生服務工作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天津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國家統計局,2006,(8).

[2]賈秀萍,周燕.邯鄲市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調查及其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 2012,28(2).

[3]何華明,王小合,周銀.杭嘉湖地區城市居民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及知曉情況調查[J].衛生軟科學,2008,22(1).

[4]謝娟,馬亞楠,何欽成等.沈陽市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調查與評價[J].預防醫學情報雜誌,2009,7(25).

[5]鮑勇.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實施健康管理可持續發展[J].實用全科醫學,2007,11(5).

[6]朱敏,吳華章.國外建立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可借鑒的經驗[J].中國科技信息,2008,11(15).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