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津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滿意情況調查研究(2 / 3)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學曆尚淺的情況,未經過係統化培訓與良好的繼續教育就上崗,工作內容局限,責任心不強,沒有培養成良好的醫德,很難取得社區群眾的信任。社區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動機製,使受過良好教育的醫學人才更願意去大中型的醫院,尤其是從專科醫生轉型而來的全科醫生,而且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普遍收入偏低,使其對工作缺乏積極性,態度冷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乏一支人員穩定、梯次合理的高素質隊伍。

4. 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收費、藥品設備及就診環境的滿意情況

169名居民對醫護收費滿意,占總人數64.76%;其中59名感到非常滿意,占總人數22.61%。對藥品收費滿意165名,占總人數63.21%;其中46名感到非常滿意,占總人數17.62%。醫護收費和藥品收費這兩個調查項目的滿意人數相當,但對藥品收費非常滿意的居民人數少於對醫護收費非常滿意的人數。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看病報銷起步門檻低於二、三級醫院,報銷比例高於二、三級醫院,按理說患者對社區醫院藥品收費滿意度也應比較高,但事實卻不是這樣。調查中,42名居民對社區醫院的藥品供應很不滿意,占到總人數的16.09%。居民反映有些即使是社區基本用藥目錄內的藥,社區醫院也存在“缺藥”的狀況,很難滿足社區居民的用藥需求。

調查中享有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96人,享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31人,共183人,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收費的滿意度高於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收費的滿意度。因為很多企業給員工提供的醫療保險福利都規定在了某些定點的大中型醫院,使得企業對員工在這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產生的費用不予報銷,從而導致了城鎮職工對社區衛生服務收費滿意度偏低,很多員工寧可排隊去擁擠的三級醫院也不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

天津市南開區居民隻有80名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備設施滿意,僅占總人數30.65%,在所有調查項目中滿意度最低;82名居民對就診環境滿意,占總人數31.42%。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有居民表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除了桌椅等常見設施,基本看不到其它高端的醫療設備,常見的輸液椅和護理床等也很破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資源相對短缺和落後,使人們更願意到大醫院看病,而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即使有相應的醫療設備,也存在利用不足的現象,難以形成社區服務的規模優勢。

三、討論與建議

(一)立法保護首診製和雙向轉診製

由於當前天津市尚未製定一套合理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型醫院之間的轉診標準和程序,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型醫院之間的轉診不易順利進行。實現雙向轉診製的基礎是完善社區首診製,從法律法規上明確規定非急診患者必須先到社區醫院接受首診,才能轉入大型醫院治療,經過急性期後必須轉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康複治療,否則不能享有免費的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製定合理規範的製度保證社區醫院首診製和雙向轉診製,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分工合作,大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雙向轉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社區人群的健康管理、常見病的首級管理和康複管理,三級醫院負責複雜的專科診斷治療和高危人群的病情管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彌補首診製和轉診製的缺陷,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理利用衛生資源,有利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長期生存與發展。同時提高社區醫療技術水平以及衛生服務質量,簡化現行雙向轉診流程和手續,進一步推進和保證轉診製度的可持續性發展,使居民真真正正享受到轉診製帶來的便捷度和滿意感。

(二)加強社區醫護隊伍建設

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要從學校抓起,例如在大學中設置專門的全科醫學方向專業,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輔修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等知識,全方位的培養社區衛生服務意識和理念。對於已經上崗的醫生進行在崗培訓或繼續教育,以理論授課為主,配合平日工作為實踐,通過嚴格的督導和評估,建立起合格的全科醫生培養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