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未來經濟推進浙江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
區域經濟
作者:金深海
摘要:本文總結了浙江省裝備製造業已具備的優勢和特點,通過與江蘇、廣東、山東等省份進行對比,揭示了浙江裝備製造業與兄弟省份在規模、效益、結構等方麵存在的差距。論文還著重分析了浙江省裝備製造業創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現,並提出了推進浙江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戰略性產業
一、浙江裝備製造業發展現狀
作為戰略性產業,裝備製造業具有資本技術密集、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強等特點,是實現浙江省經濟結構調整,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條件。為推動裝備製造業發展,浙江省近幾年相繼出台多項政策方針,已將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擺在全省經濟發展戰略比較突出的位置。在此背景下,浙江裝備製造業已呈現出以下三方麵優勢和特點: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2012年,浙江省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企業共有13685家,資產總計達20050億元,比上年度增長8.8%,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的36.5%;工業總產值197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產業規模居江蘇、廣東、山東之後,列全國第4位。
二是特色產品不斷增多。近幾年,省內湧現出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品,如船舶製造、電子元器件、軸承、數控機床、紡織服裝機械、包裝機械等。
三是集群效應更加顯著。伴隨生產組織方式從“專業化生產+塊狀經濟”向“專業化分工製造+係統集成+產業集群”為主的現代生產協作體係的轉變,區域經濟集中度明顯提高,形成了杭州裝備製造、金華汽車及零部件、樂清工業電氣、舟山船舶等一批有代表性的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江蘇、廣東和山東等裝備製造業大省相比,浙江裝備製造業在規模、效益、結構等方麵均有明顯差距。其中,規模方麵,工業總產值、資產總計遠遠落後於江蘇、廣東兩省;效益方麵,利潤總額僅為江蘇的25%;結構層次方麵,企業平均產值規模明顯低於其他三省,勞動生產率僅為山東的一半左右。
創新能力不足一直是製約浙江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創新研發投入不足。省經信委數據顯示,2012年浙江省裝備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2.0%,新產品產值達6344億元,產值率同比增加1.5%,達到32.1%,但創新研發投入仍舊不足,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支出僅占主營收入的0.87%,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企業生存線3%。絕大部分行業仍未掌握核心技術,核心部件和重大先進裝備的對外依存度仍然很高。
二是外向帶動發展落後。浙江一直以來未擺脫依靠民企自主探索的內源式發展模式,忽視引進外企或國企。而江蘇保持裝備製造業領先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實行外向帶動發展模式,由最初的“招商引資”漸變為如今的“招才引智”,實現技術模仿到技術追趕的轉變。
三是裝備製造業比重低,發展嚴重滯後。目前,裝備製造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單機、零部件等配套產品能力較強,但係統成套能力不足,造成中低端裝備產品較多而高附加值產品較少這種產能過剩與短缺並存的畸形現象。在適應未來消費需求和發展方向的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海洋工程、大型工程機械等先進裝備製造方麵,浙江省麵臨著技術及人才短缺、產業基礎薄弱、進入方式不明等困境。
二、裝備製造業發展模式
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模式具有可借鑒性,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特性的創新發展模式是實現企業升級的關鍵。梳理裝備製造業發展升級的曆史不難發現,技術創新、產業集群、外向帶動是裝備製造業實現內部創新發展的主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