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搶占未來經濟推進浙江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2 / 3)

一是技術創新推動模式。技術創新是針對潛在市場需求而創造新產品,能直接促使產業“蛙跳”式發展。同時,技術創新帶來的技術進步,可促使生產率提高,資源消耗下降,提升投入產出比,從而推動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

二是產業集群發展模式。集群內的外部效應是推動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在裝備製造業集群中,大企業通常作為總裝企業,具有比較優勢,中小企業則配套能力較強,分散在其周圍。集群以價值鏈分工和優勢互補為主導,彼此間的交互作用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中小企業因技術外溢的拉動作用,實現技術追趕;大企業生產成本和經驗風險的降低是技術再創新的保障,同時,集群內部的“追趕效應”迫使其進行技術再創新,集群內部創新能力將呈現螺旋式增長。

三是外向帶動發展模式。外部技術內在化是帶動裝備製造業內部結構升級,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企業通過對外部技術引入後消化吸收,不斷積累專業化人力資本,從而實現從模仿創新到自主創新的轉變。

國內外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經驗已有很多,借鑒好這些經驗,將其融會貫通對促進裝備製造業創新發現,實現技術模仿並趕超的有效手段。國內外經驗梳理如下:

(1)政企聯動,實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打造“中國製造”。由於重大技術裝備大都是非通用、非批量化產品,前期投入大,製造周期長,企業“單打獨鬥”難以解決。由政府牽頭,組織和協調國內製造、應用部門協同對外引進或協調國內外製造企業合作設計與製造,才能推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展。

(2)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先進裝備製造業升級的保障。美國裝備製造業的升級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信息產業的帶動作用。以信息產業為主的新興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推動了裝備製造業的信息化。同時,由於信息技術強大的滲透作用,使傳統裝備製造業得到全麵改造,徹底革新了傳統生產經營模式。裝備產品效益明顯提高。

(3)通過並購、重組等方式,利用外部優勢力量,優化組織結構。企業並購是美國裝備製造業兼並的主要手段。美國裝備製造業的兼並多數呈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特征,因此,其國際化和全球化競爭力提高顯著,能迅速占領行業發展的製高點。

(4)加強產學研合作,注重人才引進。在大學密集,經濟發達的上海、北京等地區,企業主動尋求與大學或研究機構合作,成立研發中心,開展合作項目,都為企業帶來了創新利潤。

(5)根據地方特性,建立創新體係,發展主導產業。重慶市建立了以模仿創新為契機、產學研聯合創新為引領、自主創新為目標的漸進式創新體係,以模仿創新驅動裝備產業發展,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6)政府注入資金,資源向高科技行業傾斜。法國裝備製造行業在上世紀80年代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在對裝備製造業進行結構調整中,政府明顯地增加了研發經費,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電子、計算機、科學儀器等資金密集部門。

三、浙江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路徑

新時期,浙江省裝備製造業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是戰略優勢提升。國家戰略舉措及“411”計劃的穩步實施,必然加快一批重大臨海項目、臨港製造、濱海城市群的發展,必將帶動海洋經濟、物流服務體係的快速發展,催生裝備製造業的大量市場需求,如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新興領域的市場需求,省內裝備製造業市場空間凸顯。二是土地資源製約減弱。土地資源不足一直是製約浙江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瓶頸,近年來,一些地區將土地資源的特殊自然屬性和區域分布相結合,采取區域特色開發模式,如溫州、台州地區采用的沿海灘塗圍墾開發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