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振梁:往事並不如煙(1 / 2)

何振梁:往事並不如煙

往事

作者:大為

許多是非曲折、爭議和紛爭,隻有讓時間和曆史來給出答案。因為曆史自有公論,真相隻有一個。

何振梁走了。

1月10日,何振梁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那個為中國現代奧林匹克事業嘔心瀝血大半生的長者,帶著眾人的尊敬和愛戴沉沉睡去。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為他降半旗致哀。正如悼念者所言:一位助力圓夢奧運的人走了,他是中國體育一麵特殊的旗幟。

晚年陷入爭議風波

何振梁被很多人稱為“體育外交家、新中國體育先行者、新中國體育曆史的見證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關於何老的資料,我們會發現這樣的評價:何振梁先生兩次參加北京申辦奧運會,兩次擔任申奧投票中方陳述人,是北京申奧由失敗到成功的標誌性人物。他在國際奧委會的地位、威望和影響,他的經驗和出色的語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勞動,為北京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成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何振梁曾被外國體育刊物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十大體育領導人之一,是“中國申奧之父”。

然而,世事無常,在過去的幾年,因為同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體育工作者的一本自傳,卻讓何振梁一下子成為了一個爭議人物。爭議源自這本自傳對何老先生在北京申奧時“不聽招呼、自作主張,做出與國家申奧總方針相悖的事情”的種種做法進行了不點名的批判,書中掀開了中國體育界許多塵封已久的往事與內幕。於是,兩位中國體育界同等級別的功勳級人物展開了一場隔空論戰。

或許,直到如今很多人也無法想明白,袁偉民和何振梁這兩位同鄉之間會發生如此激烈的PK。在《袁偉民與體壇風雲》一書中所披露的“事件內幕”,無疑是最具爆炸性的信息。其中,第一件事是關於申奧的內幕,根據申奧小組“合縱連橫”的原則,羅格支持北京,北京支持羅格,即外界所說的“京羅組合”。然而,袁偉民稱代表中國投票的何振梁自作主張將票投給了別人。另一個問題是公開指責何振梁不支持於再清競選國際奧委會執委。

袁偉民說:“曆史可能被表達,可能被遮蔽,本書所要做的是,讓曆史盡可能接近事實。”麵對中國體壇權威人士的質疑,當時已經是80高齡的何老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

首先,何老到底有沒有把選票投給別人呢。何振梁說:“我們的投票都是秘密進行的。沒有物證來證明我投了誰的票,投了誰的票,隻有我自己知道。因為按照國際奧委會通過的有關表決條例,過去的表決、現在的電子表決很快都要銷毀,不再有記錄。投票機器也是隨機發給我們的,並不與座位相連,所以一點記錄都沒有,連國際奧委會都沒有記錄。那麼我怎麼證明我自己?能證明我的隻有我的一生,我的為人,我一貫的表現,我能投對北京不利的票嗎?”

何振梁還拿出了自己的日記,2001年2月7日那天的日記記載的內容是:那一天,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薩馬蘭奇和我之間有一個私人談話,因為隻有我們倆在場,所以他很直截了當地問我,在羅格和金雲龍之間我會選誰。我說:“從奧林匹克的利益出發,我選羅格;但考慮到北京正在申辦,我對金雲龍也不能當麵說我不支持。”薩馬蘭奇表示理解。巧的是,我離開薩馬蘭奇辦公室後,在走廊裏遇到了羅格。我把我們對話的內容告訴了羅格,羅格當麵感謝我,他說:“我需要你的支持,你也已經有了我的支持。”也就是指他支持北京申奧。

3月1日的日記上記的是:金雲龍8點半來電話,說斯拉夫科夫(注:保加利亞委員)支持北京,並且他講他現在需要5個提名人,姆巴伊——非洲最有影響的委員,還有德國的巴赫,也是歐洲很有影響的一個委員都已經同意聯署。何振梁向媒體記者澄清:“金雲龍想請我也為他聯署。聯署的意思,是指任何一個人要競選,不管是主席職位還是執委,任何一個職位必須有5個委員聯合提名,才有資格參與競選。這與投他的支持票是完全兩回事。我知道金雲龍是想利用我的威望,但我別無選擇,如果我表現出猶豫,更不用說謝絕,都對北京申辦奧運會不利,因為我知道金雲龍的為人,所以我當即同意了。”

“因為這是件大事兒,所以在3月2日15點,申奧委的領導小組開會,談完議題後,我請申奧的兩位主要領導及袁偉民、李誌堅留下,彙報此事。請注意,是我主動要求他們留下開會的,而不是書裏說的什麼大吃一驚。”

“我向他們說明我為何不得不聯署,但我準備與羅格通話,告訴他原來對羅格的承諾不變。主要領導認為,你也隻能同意,但要跟金雲龍說好:‘何振梁可以聯署你,但你必須保證你的朋友支持北京;如果北京沒有成功,何振梁的承諾就不算數。’這次大會先選舉辦城市、再選主席,對我們有利;領導還讓我做穩定其他4位競選人的工作,我跟他開玩笑說了一句:‘那我就當兩麵派了!’他說:‘對,為了申奧成功,你就做革命的兩麵派吧。’”這樣說來,整個事件的處理並不是何一個人私下、秘密地進行的,而是領導小組共同形成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