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的祥瑞
往事
作者:葉克飛
在兩千年帝製曆史中,祥瑞是不可或缺的“玩意兒”,它以天象、動物、植物、石頭等形態出現。皇帝需要它雪中送炭、錦上添花,官員百姓需要它為自己鋪就晉升之路。
不管是明君還是昏君,是開國之君還是守成之主,是政治清明還是腐朽黑暗,祥瑞都是政治中的一部分。有時,祥瑞是太平盛世的錦上添花,有時則關乎政權或帝王的合法性,有時甚至是王朝的救命稻草。
祥瑞概念與“天人感應”
祥瑞又稱符瑞,儒家將之定義為表達天意的、對人有益的自然現象。祥瑞種類極多,“五靈”等級最高,也就是麒麟、鳳凰、龜、龍和白虎,有“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的說法,之後則是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新唐書》記載:“凡景星、慶雲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狼、赤兔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蒼鳥、赤雁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嘉禾、芝草、木連理為下瑞,其名物十四。”簡單來說,大瑞多為天象,上瑞多是走獸,中瑞則是飛禽,下瑞是植物。唐代之後,祥瑞品種不斷增加,銅鼎、銅鍾、玉壁等禮器也被列為瑞物,統稱“雜瑞”。
祥瑞的政治化詮釋起源很早,《淮南子》中有將黃帝的政績政聲與大自然聯係在一起的記載。在目前已發現的甲骨刻辭中,有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牆刻辭”。學界有人考證,該牆刻辭中的“白麟”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祥瑞。
西漢時期,董仲舒正式確立了天人感應理論,認為“天”有意識,可以看到世間一切。若君王無道,天降災異,若君王有德,天降祥瑞以褒獎。儒家體係逐漸將其泛道德化,變成了“人在做,天在看”以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通俗價值觀。
祥瑞還關乎改朝換代的合法性。古代王朝更替頻繁,天命的呈現方式是“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也就是祥瑞。如周武王伐紂,就有著名的“鳳鳴岐山”祥瑞;曹丕篡漢時,就有麒麟降生、鳳凰來儀和黃龍出現等祥瑞。
祥瑞和與之相對的災異還有個重要作用,即儒家的參政工具,是君臣之間的平衡器。每當臣子要勸誡君王時,常以災異為引子,將之歸為君王某種不當行為引發的上天懲罰,以此約束君王。
更多時候,臣子以祥瑞為工具,謀取利益,如進行勸進,或當成政績。正因為祥瑞能夠獲利,使其成為曆史上最嚴重的造假災區。
帝王的執政合法性需祥瑞站台
無論是以武力奪取政權的王朝,還是以禪讓方式取得帝位的政權,無論是漢族政權,還是少數民族政權,為了表明自己順應天命,都會努力製造祥瑞。
中國傳統政治觀念中,“牝雞司晨”可謂大忌。女性當政的代表人物當屬武則天,為了把大忌變成天命,她無比熱愛祥瑞,不但笑納官員們偽造的祥瑞,還主動參與製造。
武則天首先授意侄子武承嗣,暗中安排人在一塊白石上刻紫砂文字“聖母臨水,永昌帝業”,然後讓唐同泰進獻,稱此奇石在洛水中掘出。武則天借此奇石,自加尊號“聖母神皇”。這出“拜洛受圖”不但宣布了武則天的執政合法性,還向群臣宣布了一條進身之階。
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和宋太宗趙光義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傳位,其間傳說極多,總之就一條趙光義的皇位來路不正,到了太宗兒子宋真宗時,製造祥瑞就成了首位的政治工作。
因此,宋真宗不惜賄賂自己的執宰王旦,為自己製造的祥瑞背書。於是大宋各地也紛紛放衛星,有人獻“嘉禾”,有人稱“龍見於雲中”,陝州官府竟然膽大包天,不惜以“黃河清”這個著名祥瑞題材哄官家高興。
獻瑞運動中的參與者並非隻有投機分子,也有忠臣。名相寇準在此前曾因讒言被貶出汴梁。他見官家醉心祥瑞,於是不顧世人非議,將所謂的天書獻給了宋真宗。一向唱反調的寇準竟然轉性,當然令宋真宗驚喜不已,於是再度拜其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