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華名師的夫人們(2 / 2)

低學曆者的奇情

但是,學曆低的教授夫人同樣不乏光彩,甚至更富奇情。楊振寧母親羅孟華、梁啟超的夫人王桂荃就是如此。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先後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數學係、芝加哥大學數學係獲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當時,“五四”新思潮衝擊正勁,許多留洋歸來的都毀掉了幼小時父母給訂下的婚約。楊武之在美國時,羅孟華帶著楊振寧住在合肥。她是舊式女子,隻念過幾年私塾。

然而,回國後的楊武之,曆任西南聯大數學係主任、清華大學數學係主任等職,但並沒有拋棄發妻。

在清華園中,楊武之同事的妻子,大多大學畢業,甚至留過洋。盡管楊武之待她很好,但羅孟華壓力很大,她應付的辦法很簡單:盡力把家管好,少去交際,不去打牌。一兩年後,羅孟華在清華園中有了治家整潔有方的聲譽。

楊武之在回憶妻子的文章說,其實在他心中,妻子堅強而有毅力,極能吃苦耐勞,是自己比不上的。

而且這位文化程度很低的母親,是楊振寧一生最親愛的人。楊振寧在西南聯大的好友、著名藝術家熊秉明在回憶中說,楊振寧一生對母親感情至為深厚,非比尋常。他說,1992年夏,天津南開大學為楊振寧70壽辰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當天楊振寧回憶童年、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往事,回憶抗戰時期的艱苦歲月。當說到母親時,楊振寧嗓音突然哽咽了。確實,對於楊振寧,對於楊家兒女,母親羅孟華絕非“一般的信息單位”。

讓熊秉明詫異的一件事是,600頁的《楊振寧論文選集》,楊振寧在扉頁上親筆提了四個漢字:獻給母親。雪白的版麵上隻印著這幾個黑字,十分醒目。他為何不獻給數學家的父親,而獻給母親呢?熊秉明的結論是:這是屬於生命的事,不待分析的。

梁啟超的第二位夫人王桂荃,也有奇情。

王桂荃是四川人,從小做丫頭,被轉賣過四次,最後隨梁啟超第一位夫人李蕙仙來到梁家。梁啟超給她起了這個名字。1903年,18歲的王桂荃在李蕙仙的主持下和梁啟超結了婚。

王桂荃出身貧苦,沒機會讀書識字,但她聰明伶俐,又勤奮好學。與梁啟超一起流亡日本後,接觸到現代文明,開闊了眼界,很快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東京話。李蕙仙逝世後,王桂荃一力承擔起了梁家的重擔,她把這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都照顧得很好,梁啟超說她是“我們家極重要的人物”,李蕙仙所生的幾個孩子,對王桂荃也極其敬重,梁思成說她是“不尋常的女人”。

王桂荃生活十分簡樸,自己的吃穿極為節省,對兒孫和親友卻極大方。雖然文化程度很低,但王桂荃卻很幽默,常講各種故事和笑話給孫子們聽。當年梁家老二梁思成學建築,老三梁思永學考古,老四梁思忠學軍事。王桂荃曾經非常得意地對別人說:“我這幾個兒子真有趣,思成蓋房子,思忠炸房子,房子垮了埋在地裏,思永又去挖房子。”她的幽默,顯然是長期與梁任公相處熏陶而來。

令人痛心的是,王桂荃晚景淒涼。“文革”時,作為“保皇黨梁啟超的老婆”,王桂荃的全部財產被抄盡,手帕胡同房屋被侵占,她被趕入陰暗的小屋裏,85歲高齡的她還要每天出來掃街。此時,她已患腸癌晚期。1968年,王桂荃孤獨離世。兒女不是“反革命”,就是“反動學術權威”,無一幸免。

清華名師的夫人們,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她們的命運與丈夫緊緊係在一起,更與國運息息相關。難得的是,在史無前例的“文革”中,在人倫崩壞的千古劫難麵前,這些夫人們普遍無畏地與受難的丈夫們站在一起,與蘇俄時期的“十二月黨人”的妻子比起來,也毫不遜色。她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袁成文薦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