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直視的第二季
封麵故事
作者:Mark Lawson
“第二張專輯難出綜合症”的概念,一直以來都在流行音樂評論界裏流傳。曼福特及子弟樂隊(Mumford & Sons)就深有體會。他們發現,樂隊因為創意而受到稱讚的速度與外界對樂隊本身失望的速度成正比。而最近,觀眾們通過社交網絡對電視劇發表評論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這種現象導致的問題也同樣地並且更加明顯地出現在了電視行業裏。《國土安全》便是一位備受矚目的“受害者”。觀眾們的評論和上班時間的閑聊通過推特集合在了一起,這些信息無不說明,《國土安全》這部在第一季獲得重大成功的我已經表達過我的看法:一部本應隻有一季劇情的電視連續劇因為美國廣播電視網的商業需求,硬生生地給電視劇本身套上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這種需求應由那些經驗老到的創意團隊來完成,這樣電視劇才能盈利。《國土安全》所經曆的“第二季困難綜合症”,同樣也發生在了電視劇《唐頓莊園》身上。盡管史蒂芬·莫法特(Steven Moffat)和馬克·加蒂斯(Mark Gattis)的《神探夏洛克》很好地規避了這一點,但是我們卻不得不問:是否熱播電視劇在第二季中,都會不可避免地流失一部分觀眾呢?是否直接結束全集要比再開一季來得更好呢?
當然,如果想要羅列一些因為過於冗長而不忍直視的電視劇,那實在是太簡單了——《朱門恩怨》、《豪門恩怨》、《迷失》。假如你想要觀眾們在電視劇《白宮風雲》、《醜女貝蒂》或《六尺風雲》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幾集的話,除非在最後一段劇集中會有特別讓人興奮的戲碼,比如《黑道風雲》的大結局,否則你得到的答案肯定是:觀眾們大都喜歡電視連續劇開播頭兩三年的那幾段劇情,而非結束前兩三年的劇集。
《神出鬼沒》正在熱播中變得越來越自信,對於那些依靠早期劇情疊加和後期發力來吸引觀眾注意的電視連續劇來說,《神出鬼沒》的做法顯得難能可貴。另外,給人以啟示的是,美國奇幻劇《行屍走肉》已經開始在英國播放第三季了,它在前期宣傳時便刻意地強調了每一季電視劇之間的劇情發展和變化,這其中就包括了知名演員大衛·莫瑞賽(David Morrissey)和英國演員安德魯·林肯(Andrew Lincoln)的強強聯手。
對於前期宣傳,一個異類就是那些反複播出的英國肥皂劇,比如《加冕街》、《東倫敦人》、《傷亡》以及《霍爾比市》。它們在數十年的發展中保持了穩定,而在經曆更換演員或製片人的陣痛時,連續劇的深厚基礎也總能使它們化險為夷。作為最貼近生活的一類劇集,肥皂劇總是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當演員們日漸老去,他們也成為了觀眾身邊的“密友”。一部肥皂劇,通常會在播出五年後到達巔峰,而在這之後,它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便會像一段長期的婚姻一樣,在家庭的衝突中經受曆練,並得以生存。
喜劇風格則不一樣。在這種風格的電視劇中,需要克服的問題往往是劇集本身能否在第一季就吸引觀眾的注意。約翰·沙利文的喜劇《隻有傻瓜和馬》便因在第三季吸引了大批忠實的觀眾和評論家而走紅,而這部劇也常被當作正麵教材,以告誡那些製片人不要急於求成。《米蘭達》成功地入選了第二黃金時間段節目單,這類喜劇走紅正是因為它們的敘事結構與經典的笑話大同小異——在劇中無論是演員還是旁白,總是妙語連珠。
而紀實類的電視節目要遵循的規則卻與電視劇不同。像《X音素》、《舞動奇跡》、《英國達人秀》,都不停地吸引著眾多觀眾的目光。多數情況下,這類節目要注意的是在第三或者第四季中,才藝比賽可能會受到各種武斷的預測。愛看這類節目的觀眾往往會有一種期待或直覺——他們知道評委們的個性、這類挑戰的本質以及有可能最受歡迎的表演。相比這種推測,電視劇最吸引人的地方便在於它的不可預測性。
搖滾樂評論家之所以把第二張專輯看作是一個重大的障礙,是因為他們認為大多數文化上的成功,都仰賴於它們給觀眾或聽眾帶來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羅伯特·休斯所提到的“新生事物帶來的震撼”。對於電視連續劇來說,這話一點也不假。一般情況下,一部電視連續劇如果在第二季回歸,那麼觀眾數量和回報都是必然減少的。如果一部電視劇不能熬過與觀眾之間的“七年之癢”,那麼,它在第二年中的表現就使自己有崩盤的危險,就像《國土安全》一樣。